首批基金子公司满岁谋变 欲转型主动管理

18.11.2013  10:40

从首批基金子公司获批成立至今,整一年。

80多家基金公司,已有超过50家设立了专项子公司。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这串长长的名单不断扩容刷新。半年1500亿的体量打开了市场对“子公司速度”的想像空间,“年底突破万亿不是梦”成为这种想像力最鲜明的注脚。

然而,当监管政策收紧、银行资管抢食、项目风险隐现,狂飙突进的基金子公司在为自己一周岁“庆生”的同时,或许也将跨入成长的“弯道”。

从传统的通道业务转型主动管理,成为基金子公司的发展“口号”;但对大多数不“拼爹”的基金子公司来说,这注定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从承揽到销售,年轻的后来者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市场”。

行业变局渐行渐近。“满岁”之际,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基金子公司接下去的路怎么走,万亿资管梦想又该需要一个怎样的“顶层设计”。

⊙本报记者 孙旭

一年:0到50的距离

去年11月中旬,首批基金子公司呱呱坠地。

自那以后,各家基金公司纷纷跟进“产子”。一年间,80多家基金公司中已有至少52家已先后成立专项子公司。

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将非公募业务作为重要立足点,因此较早上报了子公司申请。”南方某家次新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资料显示,该公司去年6月份成立,今年1月份就拿到了子公司批文,在行业内亦算“手快”。

按照去年修订后生效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依托子公司平台,基金投资领域从现有的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为此前被挡在非公募业务门外的基金公司打开了发展空间,对于公募领域发展遭遇瓶颈的基金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来说来说,吸引力巨大。

设立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门槛很低,却可以撬动数以百倍的业务规模,监管又相对开放,何乐不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截至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52家子公司,注册资本金共计21.05亿元,其中有24家子公司的资本金正好“踩到”设立的最低标准,即2000万;兴业基金全资子公司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为“阔绰”,资本金高达2亿,暂居行业榜首。

除了门槛低、业务空间广,基金子公司也被业内视为实践股权激励的一个“试验田”。

今年1月末,万家基金旗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其股东中出资占比14%的上海承圆投资管理中心为万家共赢现有4位核心员工出资成立。这是业内首例基金子公司员工持股案例。

根据《暂行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允许在基金行业任职的自然人充当股东。这意味着,基金业首次放开了员工持股、股权激励。

此后,多家基金子公司纷纷跟进。统计显示,目前包括东吴、易方达、广发、华富和长信等旗下子公司也都试水了员工持股、股权激励。

狂飙突进

初生牛犊,基金子公司这一年的扩张可谓“凶猛”。

沪上一家开业将近半年的基金子公司老总指着自己的办公场地告诉记者,起初是借用母公司一块办公区域,后来团队扩容了,就独自在母公司楼下租用四分之一楼层作为经营场地,目前则已经把另外四分之一个楼层也盘了下来。

场地扩容的背后,是公司业务容量的大跃进。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50亿左右,“董事会交给我们的任务肯定是超额完成了,但是现在市况不错,希望还能再添把力,年内预期上300亿”。

然而面对记者“上述规模是否算得上业内领先”的提问,该负责人摆摆手:“排不上。

据了解,目前业内公认规模居前的基金子公司主要集中在民生加银、工银瑞信[微博]、招商和建信等有着银行系股东背景的公司身上,这些基金子公司的体量预估在500亿以上,大致占据行业总体规模的三分之二。

北京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像一些有股东背景的子公司,一单票据业务就能上百亿,而普通业务平均一单容量在3到4亿左右。“现在基本上每个月规模都要翻番,年底200百亿应该没问题。”资料显示,这家子公司今年年中才成立。

官方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规模拓展迅速。证监会信息称,截至6月底,证监会已经核准设立38家基金子公司,其管理账户368个,管理资产规模1500亿元。

按照这样的速度,如果政策风向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年内行业整体上5000亿应该没有问题。”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总经理预期;而另一家北京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则认为,到今年底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可能就将接近万亿,但明年监管或将收紧,占据大头的通道业务扩容势头减缓,增速难以延续。

受捧探因:高收益、更灵活

子公司何以发展如此迅速?

好买基金表示,子公司目前做的多是类信托业务。“信托一个产品只有50个300万以下的名额,而子公司产品却有200个,大大提高的了优质产品客户买入的机会;同时目前子公司产品的收益普遍会比信托产品高出1%个百分点,对客户具有很大吸引力”。

以此前热销的德邦创新资本?徐家汇商业地产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发行方德邦创新资本是德邦基金全资子公司。该产品以徐汇区价值5.36亿的土地抵押和项目公司100%股权质押作为担保,产品规模为1个亿。

据悉,该产品认购金额大于100万元小于300万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5%,大于等于300万元则为10%。由于收益率相较同类信托产品更具吸引力,该项目推出后获资金追捧,一日售罄。

同样受捧的还有华宸未来资产?大连“阳光润城”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预期收益率则为9.5%,资金实际用于大连“阳光润城”项目的开发建设。此前消息称,该计划同样“日光”。

除了高收益,业内人士称,基金子公司的另一大竞争优势是灵活。

沪上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A某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此前有一急需融资的机构负责人B某找上门,称资金对接等事宜都已安排妥当,需要借助A某子公司的通道,问租借费用如何。A某回答“千三”,B某以“太高,业内平均万五水平”为由回绝。

三天后,在外面兜了一圈的B某又找了回来,问A某,三天内可否立项,A某说可以;B某又问价格多少,A某还是回答千三,然后B某就同意了。

A某告诉记者,基金子公司的决策机制相对灵活高效,“我们一周开一次投资决策会,需要立项或商讨其他事宜也可以随时召集,那些急着融资的机构对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随时找我们谈,尽快跟我们签,相对于尾大不掉的信托公司,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立项时间要看项目本身的性质,如果是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平台类项目,需要论证调研的时间不会少,但如果是风险相对较低的、与银行等合作的通道类业务,“最快1天就可以签”,而信托公司的决策流程较长,相似项目估计需要一周时间。

大头:通道业务占比八九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从业务规模看,子公司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但从业务类型上看,数千亿的盘子则多为性价比较低的通道业务。

据记者了解,目前业内子公司的主要业务形式分为三类:一是通道类业务;二是融资类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项目融资和地方财政平台融资;三是基于传统证券投资(专户)业务延伸的股权质押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目前95%以上的子公司业务围绕这三种类型展开。”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其中,通道业务占比将近八九成,融资类业务体量占比一成左右,而涉足广义证券投资类业务者则更少。

另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主动管理型业务和通道业务,在子公司的占比将近1:9,但利润率则“正好相反”。

上海一家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大体上子公司就做通道业务(与银行合作为主)、房地产和平台三块,其中80%以上都是通道业务。该人士表示,自己公司通道业务的比重也将近90%。

为何子公司“爱捡芝麻”?答案或许是,来钱容易。

通道业务没有什么技术门槛,风险相对可控,交易模式简单,对于刚起步的基金子公司来说是最为简便的赚钱方式。”深圳一子公司内部人士坦言。

从利润率角度看,业内人士称,随着竞争逐渐加剧,通道业务的“油水”并不多,目前平均水平在万五到千一之间;而子公司所有业务的行业平均利润里估计在千二到千三之间。

由此计算,以某家年内已达到200亿规模的子公司为例,半年左右的时间其已将5000万左右的利润收入囊中;其中若算其通道业务占比九成,相关利润也将近2000万,基本上已覆盖资本投入。

主要是跑量,来钱相对容易。”南方一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称,尽管通道业务技术含量低,但自己不用操什么心,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对于发展初期的基金子公司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变局:转型主动管理

然而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11月8日,由大成基金[微博]与人保资产合资设立的基金子公司――大成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开业。

与不少子公司不同,在成立之初,大成创新资本就决定将业务重心定位为主动资产管理。“这是基于我们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做出的一个战略选择。”子公司总经理杨春明说。

他表示,从行业现状看,做类信托业务和通道业务并不是基金公司的优势,大成基金子公司选择项目周期更长却含金量更高的主动管理项目来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长远的选择。

事实上,随着银行资管计划开启,有基金业高管表示,“银行以后放开资产管理业务,信托、基金子公司业务很多都会回流银行,可以说基金子公司的青春期结束了。

此前,银行为绕开监管限制,在自身拥有项目和资金的情况下,需要借助通道实现资金投放。“银行开展资管计划后,可直接投资于自身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也可投资于其他银行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从而使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价值下降。”方正证券分析师石磊表示。

因此,有越来越多基金子公司开始尝试转型主动管理。

兴全睿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兴全基金子公司)总经理杜昌勇告诉记者,在子公司业务上,开展较多的是股权质押类项目,通过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和适合的质押率,以收益权转让及回购的形式提供融资。

此外,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公司也在尝试接受一些非标信托债权资产,未来进行包装后将在交易所市场或者证券公司OTC(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对于我们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无疑就是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杜昌勇表示,未来会在优势区域内加大投入和发展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通道业务短期可以让基金公司规模明显增加,但基金公司能拿到的业务,很多是银行和信托不愿意做、风险较大的项目,基金业一哄而上抢通道业务,其中的市场风险并不小。

业内人士称,基金子公司开展主动管理业务,表面上看是为了子公司未来长久的发展定位,但实则也是出于现实无奈下的选择,对于不少母公司背景较弱,股东优势不明显的小基金子公司,只能选择在主动管理的路上慢慢摸索,通道业务好做,但似乎很难抢到份额,如果为了一点费率而放弃公司的风控则有点得不偿失。

绕不过的坎:承揽、销售和风险

尽管转型主动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子公司的“口号”,但对大多数不“拼爹”的子公司来说,这注定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

从流通环节看,主动管理项目的承揽和销售首当其冲。

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业务承揽的人士表示,现在好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地产基金、信托、投行、券商资管……对于“式微”的基金子公司来说,要想拿到真正的好项目并不容易。

他告诉记者,当下好项目的第一选择通常是房地产基金,这类机构的骨干往往在地产业浸淫多年、已经打通了金融和地产产业链的相关人脉,能迅速解决资金募集问题;其次是信托,开发商跟信托公司合作融资,已经非常有经验。

基金子公司介入这块市场,无论是运营和管理经验,还是销售、定价能力,跟信托相比完全没有优势。”该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不能“拼爹”的无背景子公司来说,由于自身缺乏成熟的渠道,产品销售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此前有消息称,某家基金子公司一对多专项资管计划成立的起点为3000万,募集期为一个月,不得延长募集。

银行对基金子公司的项目都有准入门槛,现在比较谨慎。”华南某基金子公司副总介绍,如果融资方不是银行的授信客户,银行几乎不接受子公司的产品。

北京一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相对于子公司产品,银行更倾向销售信托。“毕竟人家家底厚,刚性兑付有保障,”他告诉记者:“现在银行对基金子公司的判断是注册资本金少,对手方比较弱;内部管理比较乱,监管还要加强。

沪上一子公司渠道人士坦言:“相对于一些有信托背景的股东支撑的基金子公司,我们这些‘不能拼爹’的只能厚着脸皮求人卖,但无论是人脉资源还是佣金议价权,都无优势。

最后,谨慎者也关注子公司的风险控制。

各类资管产品,在整体项目风险可控前提下,最核心的风险就是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问题。”有市场人士表示:“近五年国内PE与VC资金的冷热变化就是最好的说明。解决方案是自己建资金池来应对。基金子公司能否做到?

除了流动性,风险还存在于项目的可靠性。

北京一子公司内部人士坦言,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业内出现违约。在其看来,类信托项目的核心管理在后期,包括项目的跟踪、收款等,而目前业内一些急于求成的子公司,盲目扩充规模,把精力都放在“拉项目”上,后期管理疏漏,埋下了严重隐患。

分析人士表示,实体经济没有明显起色,一些项目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出现问题,到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忽视风控的子公司倒下。“基金子公司是否能真正活下来,还要在三年内等待一次整体经济风暴与兑付危机的考验之后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