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半年数据勾勒市场轨迹——成长再胜价值
一份业绩分化明显的成绩单,为一直处于风格转化争论中的市场作了阶段性的表征:成长股在上半年继续战胜价值股。反映到基金的业绩上,成长主题基金纷纷抢占业绩制高点,中邮战略新兴上涨近40%领跑整个股基,部分适应市场风格的中小基金公司在上半年的权益类投资领域崭露头角。
上半年基金行业的版图也在发生变化。剔除部分QDII,截至上半年末,公募整体规模达到34824.95亿元(不含联接基金),较去年末增长5582.85亿,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货币基金成为扩容主力军,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以5861.79亿的净值规模稳居行业榜首。然而年内资金面持续宽容,货基的扩容在二季度骤然减速,行业排名变数丛生。
小公司借“成长”上位
至少从上半年基金投资业绩看,谈论蓝筹风格转换成行,为时尚早。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39.42%的涨幅名列股票型基金首位,兴全轻资产和工银信息产业紧随其后,涨幅都在20%以上。
而在混合型基金中,兴全有机增长、宝盈核心优势和宝盈鸿利收益3只基金名列前茅,上半年分别上涨22.51%、14.98%和14.97%。
目前排在股基前列的多为主投成长股的新兴产业主题基金。这与去年末、今年一季度末的格局大同小异,尽管由于成长股内部的分化,不同新兴产业主题基金的排名此消彼长,但其整体强势的格局依旧在6月底得以延续。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去年末市场出现风格转换预期,但年内“限量”IPO、公司处于业绩真空期等因素使得成长股行情在分化中得以延续,从而支撑相关主题基金的亮眼表现。
而反观排名另一端,南方消费进取下跌21.72%,排名股票型基金末位,昔日明星基金华夏大盘在褪去王亚伟的光环后业绩承压,上半年下跌16.49%,在混合型基金中垫底。
在频繁切换的成长股行情中,“转身”灵活的中小规模基金公司整体权益类投资业绩相对靠前。
统计显示,上半年有24家基金公司旗下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平均业绩为正,其中浦银安盛上涨14.91%;宝盈、平安大华、富安达等公司紧随其后,平均业绩超过10%。
在24家基金公司中,如若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占比97%以上的天弘,剩余23家公司平均规模195.02亿,而剔除天弘后的全行业平均规模为336.78亿。
23家公司中,12家公司规模在100亿以下,5家公司规模在100亿到250亿之间,只有3家公司规模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货基扩容骤然减速
从规模的角度看,剔除部分QDII基金,上半年末87家基金公司整体规模达到34824.95亿元(不含联接基金),较去年末增长5582.85亿,再创历史新高。
在整体跃进的规模中,货币基金成为行业扩容主力军,较去年末增长8373.85亿。其中,宝类产品的规模增长尤其明显,挂钩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上半年增长3888.18亿,增幅高达209.78%,天弘基金借此以5861.79亿的净值规模稳居行业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一季度3559.33亿的巨大增量,余额宝二季度仅增长328.85亿,扩容脚步骤然减速。事实上,年内持续宽松的资金面已经对货币基金尤其是宝类产品的规模产生负面影响。
统计显示,一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增长6958.65亿,增幅93.05%;而二季度货基规模增长1415.20亿,增幅9.80%。与此同时,多只货币基金二季度规模大幅缩水,其中华夏财富宝二季度规模下降最多,接近200亿;浦银日日盈A和诺安天天宝A二季度规模缩水幅度居前,都接近90%。
货基体量的大起大落,不仅激烈冲击着基金公司规模排名的既有格局,也使得后续行业排名的变动充满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马太效应继续凸显,排名前20%的18家公司占据了行业整体超70%的净值规模。而在天弘基金规模逼近6000亿的同时,仍有38家基金公司规模徘徊在100亿以下。
业绩反弹反遭大幅赎回
申赎数据显示,货基净值规模的大跨度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上半年的净申购。
统计显示,货币基金前6月实现6982.44亿份的净申购,净申购比例高达93.45%,其也成为上半年唯一获得净申购的一类基金。
而在各类遭遇净赎回的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最显“无辜”。上半年,债券型基金平均上涨5.83%,其中纯债基金上涨5.64%,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分别上涨6.28%和5.63%,而去年下半年上述基金均出现将近2.5%的平均跌幅。
面对业绩的反转,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统计显示,上半年债基合计遭遇1360.96亿份净赎回,净赎回比例高达30.13%,无论是赎回量还是赎回幅度都居前列,其中纯债基净赎回1069.98亿份,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分别净赎回638.73亿份和610.21亿份,而理财债基则有473.37亿份的净赎回。
此外,偏股型基金也成为赎回重灾区,成长主题基金的强势不能掩盖权益类产品业绩的整体羸弱,上半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出现862.56亿份净赎回,混合型基金则缩水351.82亿份。(记者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