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迈出新步伐

05.01.2017  20:33

十二五”以来,按照“应用切入、完善基础、搭建平台、试点引路”的工作思路,全省各地和中小学校全面加强硬件设备、资源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应用,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

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如:广元市从2013年起,全市拟总投入7.5亿元推进智慧广元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泸州市投入资金6亿多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100%覆盖,村小及教学点宽带接入达95%。

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不断改善。各地集中财力物力,快速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通”建设。截止2016年,全省有11个市(州)、116个县建立了教育城域网,51%的学校建成校园网;88%的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稳步推进“校校通”全覆盖。全省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22万余个,其中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2万多个,占比55.5%,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班通”。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达到594万人(其中教师45.6万人,学生39.1万人,公众用户157.6万人),全省78%的中小学教师、41%的中小学生开设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教师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以来,共有48.7万名中小学教师、近6千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54.2万名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省级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41.4万节,推荐参加教育部评审的优课达3163节,注册数和“晒课”数逐年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途径进一步拓宽,教学行为发生可喜转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断深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上持续发力,逐渐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态势。如:绵阳市制定了“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工作方案”,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常态化;成都市锦江区构建“343”配管机制和应用机制等,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用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生教育培养途径。

扶贫攻坚和教育均衡不断加强。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省8760个边远农村山区教学点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其中7453个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课程,44万名教学点学生受益。安排远程教育项目资金3930万元,为民族地区168所中小学的657个班级开通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远程教育,在17所中学91个班开通成都石室中学祥云网校试点,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贯通。纳溪区建成的“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将区域内学校融为整体,开辟了边远山区教育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从“十二五”以“三通两平台”基础建设为重点逐步转移到以推动“广泛应用深度融合”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支撑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