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先行、产业提升 四川藏区扶贫解困行动稳步推进

13.07.2015  21:30

苟伟向前来考察学习的曾才茂等人介绍情况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摄影报道) 7月10日下午,记者在阿坝理县薛城镇甲米村走访时,古尔沟镇副镇长曾才茂“不请自来”——听说甲米村精准扶贫计划实施月余,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曾才茂带着古尔沟镇沙坝村的两委干部与老党员前来考察学习。

你们过来整得我很不好意思,说不上什么经验,我们还是贫困村之一。”甲米村村支书苟伟向客人介绍,却被来人笑话过于谦虚。记者在现场看到,甲米村约有一半的房屋完成风貌改造,剩下的房屋都搭上了脚手架,工人师傅与当地村民齐上阵,一座座嘉绒藏族风格民居依次建成,一个民族特色山村就将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经常开村民大会,把政策传达得很清楚,对于风貌改造等工程,村民都非常支持。”苟伟说,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汪国成与村民们在加紧施工

在通往甲米村的公路边,50岁的汪国成正在修筑安全护栏,这项工作,能够给他带来每天100多元的收入。汪国成是这个贫困村的贫困户之一,一直在家务农。精准扶贫,基础先行,在甲米村道路新建或拓宽工程,以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这些贫困户优先成为了招工的对象,薪资待遇也从优考虑。“每天100多元哪个不高兴呢,在外面打工还挣不到这么多呢!”汪国成笑着告诉记者。

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甲米村的产业提升工作也早早地启动。汪国成原有5亩地,虽然解决了自家6口人的温饱问题,却一直没有找到致富的道路。“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最多能产1400斤玉米,自己吃有余,拿去卖挣不到什么钱。”汪国成说,在村上干部的动员下,他开始种红脆李。甲米村村主任杨友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一亩地,村民种玉米,收入最多就1000多元。而种红脆李的话,一亩地保守估计都能收入4000元。

对于甲米村的未来发展,村两委想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距县城31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风貌改造差不多了,路面和基础设施马上就能完成。”苟伟说,甲米村还有坡度与流量均合适漂流的小沟,还有高原海子及自然瀑布景观,“就是现在也偶尔有背包客慕名而来,只是接待能力还不行,旅游没有发展起来。”苟伟告诉记者,未来几天,理县就业局就会派出专家,到甲米村来为村民们上课,教授他们料理技巧、接待礼仪等,“我初步的设想是等基础设施搞好了,村民可以开农家乐搞接待,这些技能先学起来。

我们沙坝村和甲米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古尔沟镇副镇长曾才茂为此行作结,“看到甲米村的村民们这么好的精神面貌,也有这么多顺利推进的工作,给我们增添了信心。

我省藏区正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开发工作做细做实做成,努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早日过上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藏区已减贫近8万人,今年瞄准减贫5.9万人新目标奋力攻坚。

理县县委书记蔡请礼表示,2014年理县脱贫824人,目前还有36个贫困村、1461户、5415人,2015年计划脱贫1079人。下一步,理县将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巩固提升中加快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在强化内生增长上做强循环低碳工业,在做优品牌形象中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全力开启生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理县也将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三产互动相融,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促进群众多元增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道路交通、饮水用电、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全力巩固“七难”破解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