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基础 推动依法治省落地落实
12月24日,省依法治理示范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成都召开,对823个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合格单位予以命名表扬。
这些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合格单位一共包括9类:法治示范县(市、区)、法治示范乡镇(街道)、依法治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学法守法示范寺庙、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示范(国有)企业、诚信守法示范(民营)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会上,眉山市东坡区、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德阳市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甘孜州乡城县曲批岭寺、乐山市旅游体育执法支队等被命名表扬单位代表与大家分享了创建经验。为使全省各地各部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本报摘登这些单位的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全面扎实推进法治示范区创建
眉山市东坡区
东坡区在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上狠下功夫,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做实学法,强化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全面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月会前学法不少于1次,区委中心组每年专题学法不少于4次。强化公务员学法,实施“万千百十”培训工程,将法治纳入每年对万名党员、千名公务员、百名党政“一把手”的培训,作为十大主题培训班的必修课。
做实普法,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深入落实“以案说法”,组织观摩活动9000多场次,30余万干部群众现场接受教育。扎实开展“东坡之声”广播宣传活动,保障全区所有行政村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的法治节目广播。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巡演150余场,用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感染群众。
做实守法,严格依法依规行权办事。坚持依法决策,组建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实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坚持依法行权,实现区、乡镇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体化运行,扎紧制度笼子。
做实司法,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司法监督,今年全区受理“民告官”案件41件,全部落实了区领导到庭应诉。扎实推进“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今年通过诉调对接平台分流化解纠纷3078件,东坡蓝本的“诉非衔接”改革试点中期评估获全国第一。探索推进综合执法,在全区26个乡镇(街道)设立安全环保食品监督管理所,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确保“看得见管得着”。
做实用法,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全区2900多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302个村(社区)、2273个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432件。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今年依法处置违法信访案件24件,有效地规范了信访秩序。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
涌泉街道着力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以“三个三”举措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导向突出“三个大力推进”。大力推进法治规划,编制《涌泉街道五年法治建设规划(2015-2019年)》,包括约3万字的总体规划和700余项具体推进事项,做好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依法决策,遴选45名听证代表和5名候补听证代表并完善听证规则,聘请7名专家和业务骨干组建行政决策专家库,将征地拆迁等重大行政决策全部纳入群众听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法定程序,通过集体决议。大力推进清单建设,梳理行政权力事项83项,编制并公布“权力清单”。清理街道主要职责8项,细化工作事项127项,界定与区级部门有关的边界职责47项,建立并公布“责任清单”。
依法治理突出“三个深入落实”。深入落实治理举措,以“积极型社区”建设为抓手,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注重发挥平安志愿者等综治力量,街道连续两年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前列。深入落实矛盾化解机制,健全“一村一律师”制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强化矛盾纠纷前端调处。深入落实阵地建设,投入900余万元对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为社区依法治理提供平台保证。
法治宣传突出“三个不断强化”。不断强化方式创新,采用“草根+专业”方式联手拍摄邻里纠纷等领域法治微电影11部,借助微信等自媒体进行传播。不断强化法治文化植入,实施“四个一”工程,以“法韵小花”为主题,打造1所法治幼儿园;以“佛源善法”为主题,打造1个法治寺庙;以“身边的安全”为主题,打造1个法治工地和1个法治广场。不断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将部分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发展成普法志愿者,组建700余人的注册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