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留人难 巴中市检察系统通过司法考试者不到30%
基层检察院、法院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前沿。但由于收入水平长期偏低和职业尊荣感难以得到满足,近年来我国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检察官、法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也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基层司法工作为何难?破解人才断层有何途径?本报记者特别走进贵州、四川、广西的基层检察院和法院。
法官既要开处方又要当护士,文书、调解样样都靠一个人
判了离婚案,当事人缠着法官要老婆
本报记者 郝迎灿
人手不足是最让贵州省长顺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六林头疼的事。“全院政法专项编制60名,实际在职干部54人,其中法官只有34人。”陈六林说,即使满编,按照全县25万多人口,平均每名法官要服务7000多人。
人手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招人难。“去年招考名额有9个,但最后只录了3个;今年原计划招录6人,但报名的只有10人,真来考试的只7人,按照1∶3的招考比例要求,今年最多只能招2个人。”陈六林说。
为啥进人这么难?陈六林表示要求高、待遇低、晋升空间小是3个主要原因。“报考人员需要大学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且需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陈六林表示,目前全院只有一名法律硕士。
“34个法官,去年结案量近1000件,平均每人近30件,结案量不算多,但是工作量特别大。”陈六林说,“基层法官‘既要开处方,又要当护士’,老百姓很少有钱请得起律师,也不像高级法院那样有法官助理,文书、卷宗、调解往往都是一个人一手经办,贵州又是山区,很多村寨车子开不进去,只好靠两条腿走路。”
除了常规业务工作,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和事务性活动也占用了法院大量资源和精力。县里前段时间力推同步小康工程,法院就抽调了一名老同志去敦操乡的打召村驻村,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综治维稳、煤炭检查等等,也都需要我们派人参加。
有限的晋升空间,也是摆在基层法官面前的一道坎。
据陈六林介绍,从2012年到现在,一共有6人调到上级法院和政府部门任职。“人往高处走,基层工作条件差,尤其农村地区法律意识淡薄,跟他们解释法律条文根本听不懂,只能不断地说服,本来一趟就可以办成的事情往往要跑五六趟。2011年的时候有个法官判决了一个离婚案件,结果那人缠着法官要老婆。”
人手短缺、工作辛苦在贵州基层法院中已是普遍现象。有些基层法庭现在只剩下一个庭长和一个书记员。立案、审判、执行都要庭长一肩挑,既是审判员,又是驾驶员和炊事员。
四川省巴中市检察系统通过司法考试者不到30%
办案人手少,干警几天几夜不合眼
本报记者 张 文
巴中地处西部贫困山区。四川省巴中市检察院纪检组长张鹏程告诉记者,这里的检察机关,对年轻人往往是“引不来、留不住”,“缺年轻人、缺高学历、缺编制。”张鹏程说,这“三缺”,影响了检察工作专业性的提高。
近五年来,巴中市检察系统人才流失严重,外调或辞职的70多人中,大多调到党政部门、其他单位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检察院,其中有不少是近年来新招考的大学毕业生。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嫌检察院工资低、待遇差,毅然辞职经商;另1名法学学士辞职选择到大学任教。
“即使在现有较高学历人员中,其学历背景也多非法学或相关专业。”张鹏程告诉记者,现在全市的检察干部中,有法学教育背景的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目前全市检察系统内通过司法考试的仅占不到30%。”
张鹏程认为,编制缺乏是引起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在巴中这样一个4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市检察院仅有92名政法专项编制,是全省市级检察院中编制最少的院。”张鹏程说,去年巴中市新设立了恩阳区,该区辖68万人口,却仅有政法专项编制36名,而且这36名编制还是从全市检察机关编制中统一调剂配备的。
另外,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也是“引不来人才”的重要原因。据张鹏程介绍,由于办案人手少,公诉、侦监干警常常面对一个人一天审查几个、十几个案子的情况,受案件审查、诉讼期限的限制,经常通宵加班审查案卷材料,撰写审查报告、起诉书、抗诉书、检察建议,几乎没有周末;反贪、反渎干警为了突破一个案件,可以几天几夜不合眼,哪怕就为了获得再微不足道的线索,熬夜、出差更是家常便饭。
张鹏程说,要提高检察机关工作的专业化,让落后山区城市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就必须让检察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才能稳住人心。另外,张鹏程建议加强科技投入,在反贪、反渎办案技术设备和手段上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增强办案效率和质量。
白天开庭、处理各种事务,晚上加班写判决书是家常便饭
刑庭法官,去年每周办了4.75宗案
本报记者 王云娜
2002年通过公考进入法院系统工作至今,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朱梁雄已在基层法院坚守了12年。“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让我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朱梁雄说。
朱梁雄回忆,当年和他一起到南宁各区县法院的人中,不少人提前退休、另谋出路。这些人都拥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正处于司法工作的“黄金年龄”。
为什么基层法院留不住人才?朱梁雄坦言,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行政级别低,“各方面难达预期,离开乃人之常情。”
据了解,西乡塘区法院是南宁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法院,其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集中了高校、城中村、物流基地等,地域广阔、情况复杂。朱梁雄所在的刑庭,2013年共接收刑事案813起,分摊在6名法官头上。去年全年,朱梁雄共接收案件247件,平均每周需办案4.75件。碰上一些复杂的案件,开庭时间甚至要两三天。
大量案件扑面而来,朱梁雄往往会感觉“无力分身”。“刑事案件关乎人身自由,容不得任何闪失。我们办案时始终绷着一根弦,工作量一大,压力就随之而来。”
除了开庭审理案件外,法官们还有判后答疑等周边工作需要完成。不但如此,法官还要承担许多事务方面的工作。
白天开庭、处理各种事务,时间根本不够用,晚上加班写判决书就成了家常便饭,“法律规定案件有审限,案件数量这么大,不加班无法完成。”朱梁雄说。
从法庭上的威严形象回归现实生活,基层法官普遍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朱梁雄入职时每月工资1700元,2012年被提拔为副科级别的副庭长后,收入每月也就3400元。如今,他的工资只能基本满足当月房租等开销,难有积蓄。
从事一份职业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要么体现在精神上,要么体现在物质上。“若是这两方面都无法获得满足,选择换岗也就不奇怪了,这也许就是基层法院人才流失的原因。”朱梁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