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留住基层卫生人才——关于屏山县“医联体”的调查

23.05.2014  18:24

来源:四川日报    为使卫生院得到发展,牵头医院就要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调配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还可随时到牵头医院进修学习。
  在人事制度上,医联体按照“编制在县、岗位在乡,编制在乡、岗位在村”的模式,将卫生院的编制统一到牵头医院里。对外招聘时,新招医生的编制都在县上,如果招来的人工作满5年,表现优异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就可以回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
  去年4月,屏山县实施了改革后的首次乡镇卫生医务人员公招,原计划招68人,实际招聘了34人。但去年8月第二次公招时,计划招34人,报名人数达155人,实际招聘33人。往年无人报考的新安镇卫生院3个岗位,这次吸引了34名报考者。“有了新机制,现在卫生院充满了活力。”大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艳龙说。
  村医双签约,村民看病不用愁
  5月15日下午5点半,大乘镇三合村32岁的村医生罗家兵骑着摩托车回家了。家里有4间房子,两间用来做村卫生站,另两间用于住宿。
  罗家兵告诉记者:“无论白天晚上,只要有村民打电话来,我就要出诊。”今年4月,他已与村里的610位村民签了“乡村医生健康双签约”的医疗服务协议,如果不能认真服务这些村民,村医生就拿不到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
  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模式下,屏山县不仅解决了乡卫生院的人员问题,也解决了村卫生站的人员。今年3月,全县100%的村都拥有了自己的村医生,全面消除了医疗空白村。
  据介绍,一名村医生在考核合格后,加上村卫生站定额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补助、一次性诊疗费等,一年有3万-4万元的收入,这成为吸引村医生的一个因素。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县已有近7万户26.9万人,即92.7%的村居民与村(社区)医生签了约,享受家庭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石小宏
  作者: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