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70多名农民冒充记者敲诈 基层单位屡中招

19.11.2013  16:16
两名主要嫌疑人已落网 本报记者李勇钢摄 主要嫌疑人已落网 本报记者李勇钢摄 警方查获的有关“假记者”的相关证件和所在非法网站的牌子 本报记者薛楠摄

  早上还在种地看娃,下午就可能扛着摄像机、拿着“调查证”进行所谓“新闻采访”,这是几十个渭南农民去年一段时间的“另类生活”,他们都受聘于一家名为“华夏民生网”的私人非法网站。

  日前,渭南警方破获一个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70多人的假“记者”团伙。这些人多数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农民,他们从该网站花数千元办到证件,为捞回成本,四处搜集基层单位的负面信息,以曝光为借口敲诈。

  类似案件近年在各地屡见不鲜,假记者横行暴露出部分基层单位面对自身问题的不正常心态:息事宁人、花钱摆平,以及“不怕群众怕记者、不怕问题怕领导”的官场作风。

  今年8月14日下午,渭南市站北路,某网吧进来一男一女,男的50岁上下,微胖、秃顶,手持家用摄像机,专找网吧里有小孩的位置拍。女的约30岁,表情严肃地对服务员说:“叫你们老板过来?就说有“记者”来采访。”

  网吧老板闻讯赶来,女的拿出一本证件递给老板说:你们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上网,我们要曝光。证件显示,两人是“华夏民生网”的记者,女人叫周变丽,男子叫王新亮。网吧老板赶紧解释:“网吧里的未成年人是家长带着进来查学习资料的,不存在违规。

  女的把脸一拉:“你说不违规就不违规?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吗?明天就让你们关门信不?

  网吧老板赶紧赔笑脸:“生意不好做啊,两位就高抬贵手吧,有事好商量。

  女的这才变了态度,扬了扬手说:“这大热天的谁都不容易,你总不能让我们白跑一趟吧。这人不吃饭可以,车可是要加油的。

  网吧老板赶紧掏出500元塞到女的手中。女的也不推辞,冲胖男子招了招手,随后下楼驾车而去。

  事后,网吧老板越想越感觉不对劲。随后向当地文化执法部门举报。文化执法部门这才得知,此前当地多家游戏厅、网吧均被该网站人员以各种理由收过钱,最多500元,最少200元。

  渭南警方随后介入,一个以当地农民为主体、冒充新闻采访敲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的“假记者”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初步查明,该团伙涉案人员共计约70余人,涉案金额20多万元。

  目前警方已查实该团伙敲诈事实14起,涉案4万余元,周变丽、张文丽等8名假记者被抓获,另有数人在逃。

   保险业务员“承包”网站频道

   之所以花钱办‘记者证’,主要是想着做保险业务方便。

  今年57岁的男子钟某(因身体原因取保候审)是蒲城人,早年从事建筑行业略有积蓄。2008年,钟某移居到韩城生活。其间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中国公民新闻网”负责人王某。王某看到钟某赋闲在家,又喜欢文化行当,王某就建议其担任“中国公民新闻网”陕西频道的负责人。

  11月17日,钟某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公民新闻网”总部在北京,他承办陕西频道期间,每年需给总部和王某缴纳1万元的“建站费”。另外负责在陕西地区给该网站发展工作人员,并给办理“记者证”。每证收取3600元。其中1000元上缴北京总站,1000元给介绍人,另外1600元由自己和陕西频道支配。

  渭南警方查明,“中国公民新闻网”先后在陕西发展“记者”70余人,涉案金额20余万元,仅“办证”一项,钟某获利11余万元。2011年,因为利益分配纠葛,钟某终止了和北京王某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公民新闻网”被陕西有关部门取缔。

  因“中国公民新闻网”而熟悉了网络运作流程的钟某,在脱离王某的节制后不久,于当年11月在网上注册“华夏民生网”。据渭南市有关部门认定,该网站IP注册地在香港,办公注册地址在西安,而实际办公地在韩城。网站的主办方为一家广告公司,公司法人和网站负责人均为钟某。如法炮制,钟某把他的“华夏民生网”也分为若干频道,并把“陕西频道”承包给了一个叫张文丽的女子,任命张为“陕西频道”总裁。

  钟某说,浦城人张文丽是手下人介绍给他的。刚“入伙”时,他是“中国公民新闻网”陕西频道总裁,张是他手下的记者。因为都是蒲城老乡,所以相互比较熟悉。

  蒲城人张文丽是该县三合乡杨庄村人,1970年生,目前离异。在当地村民眼中,张文丽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直到后来结婚生子。

  2004张文丽经熟人介绍到蒲城县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至今,即保险业务员。2010年,张文丽在跑保险的过程中经人介绍认识了钟某,并支付3600元办理了“中国公民新闻网”的记者证。按照张文丽的说法,之所以花钱办“记者证”,主要是想着做保险业务方便。

   网站频道“总裁”的“生意经

   韩城俩女记者干得很不错,干了两年把车都买了。咱要向她们学。

  钟某和“中国公民新闻网”终止合作后,张文丽加盟了钟某的“华夏民生网”。做保险多年,能说会道社会交往广泛,正是看中这一点,钟某找到张文丽,将“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承包给她,由后者出任“总裁”。

  多年的保险生涯,加之在“中国公民新闻网”期间的锻炼,张文丽自信自己可以比钟某做得更为出色。双方约定,张文丽承包“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三年承包费25000元。张文丽可以发展“记者”,每证收取3600元,办证费双方分成。

  出任频道总裁后,张文丽开始“招兵买马”,为此今年6月份她还在自己任职的保险公司门外挂出“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的招牌。鉴于此前在“中国公民新闻网”的经验,张文丽给“华夏民生网”陕西频道总结出了三条经营之道:一是发展工作人员给办理“新闻调查证”,或“新闻记者证”,每证收取3600元(个别熟人不收钱);二是利用媒体人的身份给人办事,收取好处费;三是找一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问题,以此向涉事单位“要些钱”。

  程小建是蒲城县翔村乡六合村人,1972年出生,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2年初认识张文丽前一直在家务农。张文丽告诉程小建,自己开了一家网站,要给程小建办个记者证,没钱先欠着。程小建问办这证有啥用,张文丽告诉她说办事方便。比如说“可以免过路费,到旅游景点可以不要门票”。

  初当“记者”,程小建还不敢跟张文丽出去,她的理由是要在家给两个读书的娃娃做饭。张文丽就给程小建做工作:“韩城俩女记者干得很不错,干了两年把车都买了。咱要向她们学。”程小建心动了。

  2012年7月到2012年8月,拿着钟某颁发的“授权委托书”,张文丽先后聘用渭南各地20多名社会人员为“记者”,并给后者办理了所谓的“新闻调查证”或“新闻采访证”。由于这些社会人员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毕业,多年务农对文字实在陌生,以致后来外出“采访”敲诈闹出很多笑话:2011年10月该团伙(当时以中国公民新闻网记者身份)去某单位敲诈300元得逞后,给对方出示的收据上直接写着300元为“报光费”(曝光费)。

   农民“记者”出马屡屡得手

   我们的目的是要钱,曝光只是手段和借口。

  队伍拉起来了,身份也有了,“总裁”张文丽开始组织大家实施“创收”计划。她对所有持“”的“记者”们培训时直言不讳,“我们的目的是要钱,曝光只是手段和借口”。

  2012年7月,张文丽得到一个线索:蒲城县某镇政府在给70岁以上老人办理老年证时,每人多收取了5元钱的照相费。张随即亲自带着在蒲城当地发展的“记者”曹仲民一行前往当地镇政府“调查”。

  曹仲民1960年出生,只上过小学,此前一直在家种地务农。此时却手持摄像机紧紧追随张文丽,给其“造势”助威。镇老龄委为了息事宁人,付给两人2000元。出门后,张文丽当场分给曹仲民数百元。

  看到赚钱如此容易,曹仲民大为心动。没过几天,他和别人聊天时无意中听说:蒲城某单位扶贫粮没有按时给贫困户发放,被老鼠吃了。曹仲民以自己是当地人、不方便出面为由,将线索给了另外一个人王新亮。今年43岁的王新亮,是大荔县农民,有过在西安某媒体从业的短暂经历,经人介绍后很快成了张文丽的得力帮手。王新亮遂带着“调查员”到该单位调查,并以曝光威胁。单位派人找曹仲民“说事”,曹暗示可以花钱解决。该单位付给王新亮1000元。王新亮拿到钱后,请曹仲民吃饭喝酒。

  2012年7月,张文丽从“记者”程小建处获悉,富平县一些砖厂存在手续不合法问题,遂前往张桥镇一砖厂“调查砖厂手续”,砖厂负责人给予现金2000元。张文丽说至少得5000元,后来对方说好话,说砖厂效益不好,张很不情愿地收了钱,给对方开了收据,项目为“网络赞助费”。收据是同行的程小建开的,程随后分得600元。

  同年9月,富平县华朱乡某砖厂来了5个拿着“华夏民生网”记者证的人,对负责人朱某说,你的厂子存在环保污染和劳动用工问题,我们准备给予曝光。朱某心虚,问该如何解决。张暗示可以用钱解决,老板拿出1万元。张文丽拿出5000元分给另外四人,自己获利5000元。2013年4月,张文丽从网络贴吧中看到,有人反映说渭南某县果业局给当地村民提供的果树苗成活率很低,遂前往果业局“采访调查”。果业局不想被报道,付给张文丽等人现金15000元。

  据警方介绍,张文丽等人在渭南各地敲诈勒索时偶尔也会向对方开“收据”,项目一般为“宣传费”、“视频上网费”,甚至“曝光费”。

   基层光想“花钱”买平安

   基层官员不是怕假记者,主要怕被曝光。

  假记者敲诈为何总是屡屡得手?曾干过一年多假记者的康小瑞认为,假记者滋生的土壤主要是一些基层企业部门存在大量问题;而部分单位每被发现问题,不是想着如何完善补救工作,而是担心被曝光影响单位形象甚至上级面子、领导的升迁,而在现行体制下,大家都不想也不敢“给领导添乱”;甚至自己没有多大问题,遭遇记者,也不愿意按照法律或正式渠道解释申诉,光想着“花钱”买平安。

  35岁的宝鸡人康小瑞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当记者。但由于文化程度低,理想一直未能实现。2012年夏天,经别人介绍,康小瑞认识了渭南人赵某。赵某称自己是“陕西社会监督网”的总编,建议康小瑞承包该网站在宝鸡地区的业务,并许诺康任站长。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缴纳2万元“加盟费”。在缴纳了2万元“加盟费”后,赵某又让康小瑞在宝鸡地区发展记者,每证收取费用2000元。截至今年夏天,康小瑞共发展“记者”4名。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康小瑞这才发现这家所谓的“陕西社会监督网”不过是一家私人网站,主要任务是创收,“就是四处撒网,搜集基层各部门的负面信息”,随后以“监督曝光”为名前往调查采访,“最终等对方送钱上门洽谈”。

  在了解到网站的这些运作内情后,康小瑞向赵某提出退钱不干,但被拒绝。“陕西社会监督网”在今年10月份被有关部门取缔关停。据了解,该网站已发展假记者50多人,人员来自渭南、陕北、陕南各地。

  渭南市某县一乡镇部门的基层官员对本报记者说,各基层单位在日常繁杂工作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一旦被曝光就会被上级追究问责,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假记者们正是掌握了基层干部的这一心理,所以才敢上门要钱。“基层官员不是怕假记者,主要怕被曝光。

  该官员说,彻底铲除假记者一方面要对假记者“严打”;另一方面基层单位要自律,上级领导要宽容要有担当。“有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梳理制度,加强责任心,而不是处理张三李四来给上级的上级交差。如果这样即便真记者曝光也不怕,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慢慢改进了。

(原标题:70 多农民“记者”的敛财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