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霸王条款”藏得深 如何防范?

22.09.2014  16:14

业内人士建议:应尽量选择成立年限长、品牌实力强、信用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并实地查看软硬件

制图杨仕成

    在签订合同之初,消费者应对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培训过程中人身安全等事先约定,并妥善保存音频资料、发票、合同等材料以便日后维权。

    收据藏小字培训遭遇“霸王条款

    培训机构的“霸王条款”并不少。上周,成都一王姓家长就拨打了本报热线进行投诉。王女士的小孩此前在城内某机构接受教育培训,“花了4800元,够买了24节课时的艺术培训课程,但没上一两节,小朋友就因故不能上课,所以要求学校退款。”王女士说,“我们要求退还剩下3000多元的课时费,但对方拒不接受。查看当初签的协议,发现只有一张非常不正规的收据,上面一行小字写着相关退款事宜,没做任何告知,简直就是霸王条款。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在遇到培训合同中对自身明显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时要谨慎考虑。如退款时被多项条件限制、经营者有权变更各项规定、有权迁移授课地址、学员转学需支付转学手续费、凡对本协议的手写修改不具法律效力、最终解释权归合同制定方等,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在签订合同之初,消费者应对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或培训地点变更等情况出现时如何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问题事先做约定,并妥善保存音频资料、发票、合同等材料以便日后维权。

    才上两课时培训学校就停业了

    贺先生则在上个月遇到培训学校突然停业的窘境。上个月,成都优维南瓜语言培训学校因拖欠工作人员工资,导致员工集体辞职,学校因此瘫痪。说好的上课时间一改再改,400多名学生上课受到影响。8月23日,上百名家长分别来到交大路和二环路东二段两个教学点,要求退费。

    “刚刚交了22800元,才上两个课时,居然就关门了!”家长贺先生说,该培训学校自称专注3-12岁启蒙英语教育,他经过其他家长的推荐才选择这所学校。该学校一年学费为9800元,如果一次性缴纳22800元的两年学费,还可以免费赠送一年。

    在工作人员的宣传下,贺先生选择了后者。7月份他跟学校签的合同上还明确写着380个课时,然而刚上了两个课时,贺先生就收到了学校课时延后的短信通知。校方回应则称在停业整顿。家长们对于这样的回复,却难以接受。

    常见“陷阱” 缺乏资质夸大师资

    除了上述案例外,缺乏办学资质和夸大师资力量,也是培训行业常见的“陷阱”。有业内人士建议:培训机构应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在教育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确定的培训项目范围内办学,教学老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此外,应尽量选择成立年限长、品牌实力强、招生规模较大、信用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并要实地查看教室、教学设备,最好能实际体验教学水平后,再办正式入学手续。

    据记者了解到,部分教育培训类机构为了吸引家长眼球,推出了“名校名师”“高通过率”“短期包会”等宣传口号,极易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前,应该多方打听其教学质量和口碑信誉。家长要充分倾听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通过让孩子试听课程、借阅课程资料等方式,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培训机构。

    消费提醒:理性面对优惠 谨慎签合同

    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咨询部共接到14397起投诉,其中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39起,与去年同比的30起基本持平。“培训机构只是针对部分有特定需求的群体,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投诉相对较少。”省消委一工作人员说。

    总体来看,关于培训机构的投诉问题多是合同约定的纠纷。该工作人员提醒有培训需求的市民们: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最好先摸清该机构是否具有法定主体资格,“尽可能选择存在时间长、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并且理性面对优惠宣传活动。

    签订培训合同时,消费者要认真查看合同中是否存在限制其基本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自身责任在内的格式条款;在违约、求偿等方式的约定上,尽量选择维权成本较低的方式。

    “签订合同的过程是双方协商的过程,市民有协商的权益。”该工作人员同时提醒消费者,如出现上述问题,要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反映。(记者胡镪文吴冰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