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04.06.2014  18:24

  原标题: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我市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 “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共同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贡献成都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治蓉兴蓉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 “三个倡导”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培育和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激励全市人民为率先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

  (三)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大力推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办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完善家委会建设,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积极开发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心公益、志愿服务、勤工俭学、 “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使其切身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建设命名一批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支持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格局。

  (五)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校园公益广告、黑板报、宣传栏、招贴画等载体中。把学生社团活动、班团队会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师德监督体系和管理办法,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抓好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