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培养优秀音乐人才——访音乐学院院长冉涛

12.03.2014  14:09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培养优秀音乐人才

——访音乐学院院长冉涛

     编者按: 音乐学院是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过程中,在将原艺术学院、原现代艺术学院的音乐类专业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组建的培养音乐类艺术人才的专业学院。学院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和“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的办学理念,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将竞争和成果意识置于教学管理的始终,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近年来,音乐学院在国内多项专业比赛中崭露头角。近日,本报记者就学院如何在新时期发挥优势、实现目标等问题,专访了音乐学院院长冉涛教授。

  记者: 冉院长,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音乐学院的情况。

  冉涛: 2007年,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过程中,将原艺术学院、原现代艺术学院的音乐类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音乐学院。学院现有研究生教育、本专科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进修学者培养等多个办学层次,其中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作曲、声乐、器乐、舞蹈学四个方向)、艺术硕士点(声乐演唱、键盘乐演奏、作曲三个方向)、教育硕士点(学科教育音乐方向),本专科专业或方向有音乐学、音乐学(电脑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音乐表演(通俗演唱)、表演艺术(音乐)、表演艺术(声乐)。学院现有专兼职教授36人,副教授35人,名誉教授3人,讲师57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7人,博士2人。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300余人。总的来说,目前学院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为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各专业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冉涛: 2010年,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学院合唱团代表四川省赴京参赛,在强手如林的全国总决赛中,最终晋级全国前30强,比赛实况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达到了宣传学校和学院的目的。2011年,学院排演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庆祝建党90周年展演剧目,荣获“四川文华剧目奖—学习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奖”。在代表中国声乐最高水平的赛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分赛中,从2009年第七届开始,到2013年的第九届,学院师生均斩获金奖,特别是2013年,该项比赛永久落户学院,学院在2013年的比赛中,荣获5个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的佳绩,其中有4位金奖获得者被中国音协选送到广州参加全国决赛。同时,同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钢琴比赛也落户学院,在四川赛区的选拨赛中,学院师生荣获金奖4名(全省共4名)、银奖5名、铜奖3名的佳绩。在2013年“霍纳杯”全国流行手风琴邀请赛中获得金奖7人,银奖1人的好成绩。另外,在第五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展演中,学院1人获金奖,2人获铜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省文联主办的“逢春杯”第四届声乐大赛中3人获二等奖。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四川赛区三等奖1名。另在作为中国民族声乐大型赛事的“敦煌奖”中,学院师生在西南赛区总决赛中也获得不错的成绩,取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9月,在第四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中,器乐系的6名同学挺进全国决赛并有2人获得优秀奖,这是学院器乐专业学生入围这一级别比赛全国决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中,学院共2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1人获铜奖。学院对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十分重视,在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全省二等奖1人,校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另外,在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1人获得优秀作品奖。

   记者: 在去年湖南卫视主办的“快乐男声”比赛中,音乐学院学生白举纲获得全国三强的好成绩,请谈一下学院对流行演唱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

  冉涛: 从2010年开始,学院开始招收音乐表演(通俗演唱)专业,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从教学条件、师资要求、学生的素质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专业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条件方面,学院给该专业学生配备有电声琴房,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专门开设有练声课。这个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比较鲜明,较难管理,但是多把关注点放在他们的专业上,就会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了白举纲,学院有很大一部分的通俗专业学生演唱水平都很不错,学院每年也会举办一届通俗演唱的比赛,每年他们都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学院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增加实践经验,去年还有一名学生温蕊尔在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进入全国20强,同时也入围中国音乐金钟奖通俗唱法的全国决赛。

   记者: 请谈一下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方面的情况。

  冉涛: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在保障良好教学运行秩序的同时,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为中心,开展了系列活动和创新管理以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院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基础,从2011年开始举办“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形成了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提高了学院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规范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学院实行标准化统一考试模式,对《视唱练耳及乐理》、《中国音乐史及音乐赏析》等七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建立了题库,这在音乐类专业院校中当属首例。在练内功的同时,学院的教学工作还“向上看,取经验”,“向下看,促实用”,学院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艺术团体建立经常性联系。2011年,与中央音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派送研究生到学院音乐学系顶岗实习,并将学习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获益匪浅,也委派相关领导和老师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考察交流和学习,并将其精华延伸至自己的教学中;在向上看的同时,学院不忘扎根四川,服务本土。2010年和2012年学院共承担了“国培计划”项目三项、省级培训项目四项、市级培训项目两项,为省内基础音乐教育教师的水平提升、观念的更新和眼界的开阔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让学院教师从一线获取更多更实用的信息,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更新。

   记者: 音乐学院培养学生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冉涛: 学院培养学生的主要理念是“多能一专,德艺双馨”,“重实践、促实用”。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学院在2009年和2013年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两次修订的过程都经历了市场调研、多方论证、专家审定,力求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使学生真正达到能学以致用,与社会接轨的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专业基础课外,设置了大量实践性的课程,音乐表演专业有表演课、排练课、合唱、合奏课、艺术实践课等等,目的就是促使他们多上台,会表演;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律动、多声部视唱、教学论等等课程,目的是让他们能够上讲台,会教学。学院有一个培优生制度,在每学期期末专业考试第一轮排名前20%的学生进入第二轮考试,最后选拔10%的学生作为该专业的培优生,学院给予每周多一倍专业课时的奖励。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学习。在培养方案中,学院还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更多方面的知识。

   记者: 艺术类专业在科研方面难于出成果,请问音乐学院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冉涛: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充分思考艺术类专业特殊性的前提下,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学院发展的科研道路,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并拨出专款作为科研奖励。2010年,学院重点专业音乐学被批准成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被建设成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成立了音乐教育研究所。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正式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专著25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7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28项,校级教改项目23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达50余人次。2012年,学院承办了主题为“高等院校理论作曲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路研讨”的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年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2009年学院申报成为艺术硕士培养单位,至此,学院的研究生共包含学术型硕士、艺术硕士、教育硕士3大类。目前学院在积极修炼内功,争取成为博士培养单位。

   记者: 请问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冉涛: 在学生工作方面,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突出重点,勇于创新。从2010年开始,新增《音乐学院班导生制度》,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任大一班级班导生,协助低年级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新生年级举办第一届“音乐学院‘乐动杯’班级文化大赛及班级文化展演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此外,结合学院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制定《艺术量化行为分考核办法》、《音乐学院学生就业能力考核办法》,通过制度加强管理,在新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高年级同学参与艺术实践的主动意识的培养、毕业班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院将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学院“树典型、学模范”的日子,并定期举办表彰大会或颁奖晚会,如2013年5月,学院以“青春在路上,传递正能量”为主题成功举办了“音乐学院五•四颁奖晚会”。近年来,学院组织并举办了“唱响民歌”声乐比赛、“中国风格器乐作品”演奏比赛和“民族音乐进课堂”说课比赛等。同时,学院学生活跃在省内各种大型活动的舞台上,如四川省“纪念保路运动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纪念“512”地震三周年大型活动中学院学生都参与了演出,获得主办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