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四川城乡建设稳健发展
   随着“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布局的出台,  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的背景下,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正在成为“两横三纵”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2013年,   四川省首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   有个细节被反复咀嚼:   六项重点工作和五项改革全部围绕人来展开,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新的建设中心。     
 
     保障房“人”字为重凝聚城镇化之“本”  
  
     保障性安居工程,   被视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在四川要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城市10万套公租房,   40万套旧城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   农村50万套安居房,   着力推进彝家新寨、   藏区新居和巴山新居建设,   这在全国可能是规模最大的。     
 
     在住房保障上,   四川在加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   全面落实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建立健全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体系。   目前,   成都、   绵阳、   攀枝花、   南充、   自贡等城市已经陆续开始进行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试点推动。     
 
     在成都成华区龙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里,   40余平方米的房间虽小,   但简约整洁,   十分温馨。   洁白的墙壁,   整齐的地砖,   厕所和厨房一应俱全,   晾衣竿、   窗帘槽、   厕所内的毛巾架都考虑到了。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区的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十分完善,   在这里居住十分方便。   据了解,   该项目占地30余亩,   从2011年开工建设,   现在已经完工。     
 
     四川保障性住房工作,   强调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发挥作用,   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截至2013年,   绵阳基本建成(含往年续建)的保障性住房为22640套,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同时,   绵阳积极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   已向农民工提供公租房2811套。   2013年,   南充共提供农民工保障住房1.935万套,   其中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1850套,   企业自建集体宿舍达到1.75万套。     
 
     “集优”规划布局构建城镇化之“范”  
  
     在城镇化建设中,   规划水平决定建设水平。   优化城镇布局、   优化城镇形态、   优化城镇结构、   优化城镇特色成为四川全省范围内,   指导城乡建设的集优之策。   据了解,   四川将继续推进构建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   8大城市和16个中等城市为骨干、   28个小城市与1793个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在成都,   一个拥有1400多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   该有怎样的形态?   宜商、   宜业、   宜居,   这是成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而更多的变化和成果在各个区域都能看到:   曾经的废弃工厂,   被改造成集旅游休闲、   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一处处特色老旧住宅,   通过综合整治再度成为民众乐居的所在……规划引领、   交通先行、   产业支撑、   生态打底、   文化为魂,   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共融发展,   城市“年轮”因此而留下。     
 
     作为省会城市,   成都规划建设城市的经验也为全省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思路。   老工业城市自贡沿着新型城镇化思路,   则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   空间扩张,   改变为更强调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   去年自贡开工建设26个园林绿化重点建设项目,   森林覆盖率31.4%,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4.5%,   绿化覆盖率39.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   绵阳市去年通过了《“一城三区”发展规划》,   将整个城市分为中心城区和环绕四周的城南新区、   城西新区、   科教创新区,   调整城区和各个新区的功能,   增强彼此之间的道路交通及产业功能联系。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