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拥堵报告”发布:上海居首北京第三

25.08.2014  21:00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 (记者丁飞 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一份“中国十大‘堵城’出炉”的消息,引发了一场全社会大讨论。注意,这里的“”,是“拥堵”的“”。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已经成了大伙平日吐槽最多的话题,不仅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开始“跻身”拥堵城市之列。

  在这份由高德给出的报告中,位列“首堵”的是上海,而不是北京。北京第三、杭州第二,第四到十位的依次是:重庆、深圳、广州、福州、沈阳、成都、济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则报告并不仅仅是一个排名那么简单。

  当《2014年第二季度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一发布,各大城市的老百姓都“不干”了:北京人说 “我们怎么可能才排第三?太震惊了!”杭州人说“上个季度还第一,如今屈居第二,真让人扼腕叹息.。。”沈阳人也表示不服,“每天驾车体感速度几乎是龟速,怎么能才排第八?”未上榜的市民更多纷纷高呼“不上榜真是天理难容!”一份报告,一个排名,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化学反应呢?这是高德发布的第二份季度报道,也是国内少有的将主要城市拥堵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的报告,谁最堵?能排出个一二三,没有大数据不可能办到。高德副总裁、首席交通数据分析师董振宁告诉记者,超过3亿用户、每天3、4百万公共领域用户提供的150万到200万分出行信息,及来自45个城市30万辆出租车的行驶记录,是排名的依据:

  董振宁:这些数据加在一起呢,我们每天呢大概有两亿公里左右的覆盖的这些数据。基本上没有政府的数据,因为动态的这种数据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出来的,政府手里大部分是静态的数据,我们更多的都是在跟出租车这样的商业公司来服务,我们给他们提供地图服务,呼叫通讯提供整个后台的基础服务,然后他们给我们提供数据来进行置换。

  “有多堵”,由国际公认的“拥堵延时指数”体现。以排在第一的上海为例,指数2.16,代表因为交通拥堵,出行要花的时间比平时要多上2倍,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不少特大型、大型城市的这个指数都在2以上。平日关于堵完全凭感觉的“抱怨”,真要算出个指数,再排排坐,这个结果却不一定所有人都认同:

  董振宁:长沙兰州还有贵阳很多老百姓都说为什么我们堵没列进,的确是由于一些出行数据的问题,我们没有把这些城市列到统计范围,到第三个季度我们就能做40个城市范围。

  在高德发给记者的资料中,同样对几个热点城市的排名进行了回应:北京因高峰车都在二环三环四环的快速路上,上海则很多车堵在主要道路,因此全面看上海更“”;比如沈阳虽然拥堵时段车速低,但由于平日畅通时车速也低,因此总体排名靠后。事实上,在“堵不堵”、“有多堵”、“谁最堵”这些引起最多报道和关注的话题外,记者发现,报告用了很大一部分着重在各城市“十大最堵路段”的统计、“通勤拥堵模式”的探讨以及“限号对交通的影响等。报告同时指出,“城郊通勤”已经对特大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二线城市因为热点商圈集中、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拥堵情况反而更为严重。

  董振宁:有些城市的反映还是比较激烈的,尤其是当事的城市。关键是在于政府你怎么看待这个报告的问题,把精力花在如何去解决这种拥堵上,难道说我列的这些道路这个东西你也不能一头钻出来说,诶,你的数据和我们的数据不一样,你的东西就是不对的,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

  所谓智能交通是指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出行前形成一份可以合理躲避拥堵的方案实现智慧出行,大数据可以计算行程,却不会产生政策,当他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撑足以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面镜子时,则更需要决策者有效分辨并加以利用,比如道路建设、比如公交线路的设置,从这个意义上,让主政者有些脸上无光的排行榜,背后或许是市民未来出行的更加便利。

(原标题:“城市拥堵报告”发布:上海居首北京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