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期待挖渠引水
“不好。推销不出去。”
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国田,一直纠结于其垃圾处理场的推广,这次又带着相关资料来参加“两会”了。“我们不缺资金,所以不管是BOT还是PPP,我都能接受,但不知道为什么都没能参与。”
同样是在本次“两会”上,来自贵州的人大代表花全提交了一份关于对西部地区恢复城镇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建议,指出西部部分地区“地方财力主要用于解决教育、卫生、扶贫等公益性项目,根本无力承担供、排水设施这类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事关城市基础设施,前者是社会资金进不来,后者是政府财力不足。供需两端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却常常因捅不破这最后的一层窗户纸而难以结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这表明,针对社会资本的“挖渠引水”已经迫在眉睫。
挖渠:确保合理营利
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外,还有地方财政资金、地方债和银行贷款等。但单纯靠这些,现阶段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投资需求。
记者收集的一些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要实现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不低于5平方米……这些对政府来说是任务,但对企业来说却是市场。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外,现在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没有成熟的营利机制保障,所以社会资本进入很少。“但城市建设融资的要求越来越高,融资管理也更加规范,使得以前的很多融资办法现在都不适用了,因此必须引入社会资本。”
陈俊卿表示:“社会资本必须是逐利的,因此政府应该建立一套机制,让企业营利。目前企业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花全在分析西部地区供水、排水设施时也指出,尽管一些地方试图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但从实际情况看,西部地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还不够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城市供水、排水容量和规模效益远不如中东部城市。同时,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普遍不高,要确保企业的长期收益,不能单纯指望用提高水价的方式吸引投资者。
此外,在涉及民生的燃气、公共交通等领域,目前的调价机制尚做不到完全市场化,这也是很多企业担心的问题。“购买价格的制定,原则上是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发生变化,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只有配套建立科学的调整机制、补贴机制,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来投资。”陈俊卿说。
引水:依靠制度约束
山东省潍坊金丝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致力于开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刘国田作为企业法人,把包括“‘十二五’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国家科技委鉴定书”、日本注册专利等在内的一大摞专利、证书复印件依次向记者展示。但就是这样一个拥有70多项专利的垃圾处理场,4年间只有潍坊昌邑一座投入运营。刘国田表示很无奈,但也表示了对政府的理解:“目前地方政府主要认可垃圾焚烧厂,对新技术可能还有些疑问。”
“其实我们要求不赔本就行”——这是企业的诉求。但是,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诉求,为了“不出问题”,有些地方不论财政多困难也要“自己扛”。陈俊卿强调,必须加倍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问题。 “不能说设施建起来了,但因为监管不到位、技术力量不到位,而出现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化、复杂化的设施,需要格外谨慎,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营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监管方面的问题。她透露,在对一些垃圾焚烧厂的调研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监控存在作假和不透明的现象,这值得政府重视。在谈到山东省潍坊金丝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技术时,孙菁也坦言,面对新技术和新工艺,地方政府格外谨慎甚至不信任,因此必须强调利用社会资本的审批、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上述人大代表形成的共识是,作为一种合作,不论是BOT、PPP还是其他的模式,都必须强调契约精神。同时,政府与企业双方的权责与关系必须厘清,资本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必须明确。而这种制度不仅是对企业的约束,也是对政府的约束。在去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也明确提出政府要讲诚信。他指出,社会资本不敢进入市政公用领域,重要原因是“有些城市定好的合同说变就变,领导一换就推倒重来,让投资者吃尽苦头”。显然,惟有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才能激发社会投资者参与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