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大污染城市到呼吸环境十佳城市 攀枝花十年华丽转身

30.03.2015  18:22

  

  2004年至2014年,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新标准评价为92.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十年以前,我都不敢穿白色的衬衣,因为穿上一天就快成灰色衬衣了。”日前,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时,身着亮丽白色衬衣的攀枝花市环保局副局长胡建荣如是说。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攀枝花榜上有名。2014年,攀枝花不仅摘掉了“黑帽子”,还被评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之一。10年时间,攀枝花如何华丽转身?

  戴上“黑帽子” 知耻而后勇

  在攀枝花市工作10多年,胡建荣非常喜欢如今的阳光气候。“去年,我们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6%,不达标仅27天,且全部为轻度污染。”胡建荣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好环境,在全国都排名前十,在十年前更是不敢想象,“200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16%,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对PM2.5进行监测。

  “攀枝花是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开发背景、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攀枝花一度时期内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胡建荣坦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市民的身心健康面临威胁,政府在面对如此难题时的姿态尤其受到关注。

  胡建荣介绍,2004年被戴上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黑帽子”后,全市上下受到极大震动,“在污染防治问题上,已经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必须正视问题、迎难而上。”胡建荣说,当时的攀枝花提出了“抓发展必须抓环保,抓环保就是抓发展”的口号,并从2005年开始,立即着手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必须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持之以恒加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知耻而后勇。

  政企各司其责 做好治污“减法

  “攀枝花的空气污染问题,攀钢‘贡献’了60%以上。”面对攀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勇,胡建荣毫不客气地指出。

  对此,陈勇并未反驳,反而主动揽下了责任,“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治理污染,是为市民负责、为职工负责,也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自然是攀钢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勇说,攀钢集团公司立足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攻克了钒钛铁精矿烧结烟气脱硫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二氧化硫达标排放。

  “政府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环保部门牵头责任和其他部门的协同责任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做好污染物总量减排这道‘减法’题。”胡建荣介绍,10年来,攀枝花市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及相关项目建设,完成了攀钢烧结机、发电厂和球团厂烟气脱硫工程等600多个工业污染源治理,累计削减二氧化硫近5万吨、烟粉尘5万余吨。

  除此之外,攀枝花全面加大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明确了“顶格处罚、停产治理、公开曝光、金融黑名单”等措施实施严厉处罚,有效震慑了违法企业。

  钢铁之城转型 阳光康养受青睐

  每年冬天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像候鸟一样飞到攀枝花来过冬。每年3万余名“候鸟老人”来到攀枝花,成为当地的主流消费人群,而攀枝花这个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名片正日渐深入人心。

  胡建荣介绍,攀枝花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沛,加上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特别适合阳光康养产业的发展。“原来有很多干部,用了一辈子的积蓄在成都买套房,就是为了在退休之后有个地方养老。”胡建荣说,“现在,许多成都人来到攀枝花买房,希望退休之后到攀枝花养老!

  “转型是出路,在做好污染物总量减排这道‘减法’题的同时,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胡建荣表示,只有把结构调整这道“除法”题做好,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胡建荣表示,阳光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红格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已打造成为以“阳光休闲、运动健康”为主题的全国一流的温泉度假和运动健身基地,东区阿署达、仁和普达、盐边雅砻江流域、米易城区正按照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的要求和标准加快建设,传统钢城已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