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城互动以城兴区 奋力推动宜宾南溪率先崛起

22.02.2014  17:34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李廷根) 2014年,是南溪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繁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南溪将紧扣省委“两个跨越、三大战略”总体要求和市委“2365”战略布局,围绕“三大定位、两个率先”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以城兴区”战略,以“思想更创新、政策更开放、环境更优秀”,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和更可持续发展。

      夯实基础,以城兴产,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和保障。作为宜宾中心城区,南溪必须坚持以城兴产,通过城市功能升级,激活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错位发展、高端发展,不断繁荣城市经济。

      狠抓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宜宾城市总规,完成南溪新区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加快交通、绿化、亮化、电力、地下管网、古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完善物流、旅游、服务业等业态规划,健全规划体系,努力实现多规融合。着力抓好江岸线、天际线、生态水域、建筑色彩、城市节点街景、重要交通路段的规划设计,通过精细规划和刚性执行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上档次、上品位。

      狠抓建设管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新城建设,重点推进滨江四期防洪堤、凤凰大道等工程建设,力争南溪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推进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南溪段前期工作。坚持“先造环境再造城”理念,挖掘南溪古城文化和长江文明,加快新老城融合,推进古街古城墙修缮、城市森林公园、大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景观升级,提升重要节点绿化档次,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进一步优化和增加城市公交线路,力争开通南溪至翠屏区城市公交,方便群众出行。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公安、城管、住建、工商、交通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江河岸线、违法建筑等十大专项治理,打造“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狠抓业态培育,繁荣城市经济。推进南溪古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加快川南休闲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发展城郊生态休闲旅游,努力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积极举办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半程马拉松赛、长江漂游抢渡赛等赛事活动,争取承办省市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集聚城市人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泸州、自贡、成都、重庆等周边地区中小型企业和友好企业来南设立总部或销售公司。引导发展楼宇经济,加快丽雅时代总部金融街区、鑫宇钻石城、宝贝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建设一批环境优雅、设计优秀的高档公寓和高档小区。引进和培育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城市消费品配送等生活性物流产业,鼓励发展豆腐干等地方特色商品电子商务,拓展网络市场,进一步丰富城市业态。

      壮大产业,以产促城,推动工业集群发展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发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工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内涵。

      坚持扶优扶强,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成都老酒客酒业、潼府酒业、瑞博斯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恒旭墙体材料、智海摩托、白云边酒业等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投产。支持企业利用市场低谷期扩能技改,加快昌明机械、蓝天纸业、沣熠包装等企业二期工程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鼓励南山射钉、徽记食品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打造成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南溪豆腐干”等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品种,提升企业竞争力。抢抓企业上市将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的机遇,制定上市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力争5年内新增上市企业2?-3家。

      坚持招商选资,着力引进优势企业。创新招商选资模式,依托临港,错位发展,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引进符合环保要求、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就地就近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借助大学生创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品中试基地,大力引进中小型战略新兴企业,积极争创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坚持基础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启动罗龙工业集中区控规修编,加快罗龙作业区和学堂坝作业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龙飞东路、沿江东路等项目建设,完成马旦溪大桥和罗龙四期安置房建设。抓好要素配套,开展220KV变电站前期工作,启动食品园区污水处理厂、分布式能源、中石化水上油库、工业固废填埋场等项目建设。深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园区建设,切实做好恒旭墙体材料产业园、分布式能源、川南家居博览城等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日落地。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南溪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现状,只有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市经济繁荣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更快地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推进龙滚滩水库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马耳岩灌区渠系维修、病险水库除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旱涝保收”。

      加强城乡建设用地保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抓紧制定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大力编制申报项目,全力争取列入省级规划;全面完成刘家开元村等3.2万亩土地整理,加快裴石、石鼓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达到验收水平;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吸引银行信贷、民间资本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2-3年实现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全域覆盖。结合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全面完成10个新村聚居点、36个“春风工程”重点示范村建设。

      加强生态资源修复与培育,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竹子、花卉、苗木等产业,完成营造林4.3万亩、工业原料林4万亩,为宜宾纸业提供原料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城区周边生态规划建设力度,引进企业、业主打造环城绿色生态走廊。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引导扶持长兴水口、留宾长冲等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有机蔬菜、特色水产、优质生猪等基地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成一批集现代农业经营展示、传统农业劳作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引进培育壮大一批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全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深化改革,筑牢保障,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开放领域,突破机制体制约束,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着力思想更创新,抢抓发展新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战略思维,立足南溪长远发展大计,以世界眼光审视南溪的发展,找准南溪发展的优势与差距,把准“三个地位、两个率先”的实质内涵。坚持“善于算大账,敢于让大利”理念,抢抓沿长江经济带、南丝绸之路、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建设等多重机遇,深化与广东四川商会、四川能投、重庆泽京等知名团队的战略合作,进而谋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智慧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文化合作、项目合作,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联盟,吸引更多的企业集团在南投资、兴办工商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抢占川南发展先机。

      着力政策更开放,争做改革急先锋。当前,南溪的改革与全国一样已进入深水区,站在攻坚克难的改革十字路口,我们要创新市场理念,树立赶超意识,敢于革故鼎新,简政放权,先行先试,进一步健全工业集群发展、城市集聚发展、新型农村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要素配套、全民创业等政策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城乡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户籍等制度改革,深化教育体制、公立医院等领域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兴办精品学校、三甲医院、养老公寓、博物馆、图书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南溪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着力环境更优秀,提升社会信誉度。始终坚持廉洁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节约行政、开明行政,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法治南溪”、“平安南溪”、“诚信南溪”建设,尤其是针对已投资入驻的企业行业特点,坚持实行个性化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土地、用工和职工子女就学、交通、住宿等问题,全面营造亲商、聚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造行政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作者系南溪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