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险兴利 水秀剑门 剑阁县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创新机制促发展
四川省剑阁县以“剑门天下雄”闻名于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首《蜀道难》生动地描绘了剑阁县特殊地理环境,复杂的自然地貌。地处川北山区剑阁,素有“十年久旱“之称。为有效解决工程型和资源性缺水问题,该县现已建成水库工程296座,水库总数在四川省排名第一,其中仅小(2)型就有265座,她们像点点繁星装点着剑门山区,也为剑阁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但是,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6、70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效益,部分水库由于病险严重,甚至成为防汛的心腹之患,病险水库整治迫在眉睫。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剑阁水务人围绕“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按时完成了220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创造了剑阁水利史上建设工程最多,工程分布面最广、动员群众最多,动用技术力量最强,建设速度最快的“奇迹”。2012年,根据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安排部署,剑阁县大营、清潭等11座水库被纳入全国重点小二型水库整治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水务人充分发扬水利灾后重建精神,通过那准病脉,创新建设、管理机制,严格建设管理规范流程,强化建后管理,让昔日的病库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民生库”。
安全鉴定 拿准病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准确掌握全县小(2)型水库的运行和管理状况,我们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县小(2)型水库的病险、运行、管理和发挥效益等情况逐库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轻重缓急进行统一规划,为除险加固做好了各项技术准备”。剑阁县水务局局长张军如是说。
在小(2)型水库安全鉴定上,该县在水库安全评价阶段,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直接参与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和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扎实开展实地测量、地质勘察、加固设计等工作,准确诊断水库病因和险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整治方案并由设计单位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县水务局邀请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安全鉴定,鉴定成果报省农水局专家组进行核查,力保对水库安全隐患“诊断”确切。
在完成安全鉴定后,剑阁县水务局建立“三审制”,保证初设质量。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商定设计方案,初设编制完成由局有关股室技术负责人初审,局组织专家组对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经设计部门修改后上报省厅审批。通过三个阶段的审查,确保了小水库建设的初设质量,为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实施打好了前期的技术质量基础。
多管齐下 确保质量
“去年我县洪旱灾害频发,给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分管副局长黄有立说,“但我们全部按照项目管理‘四制’开展水库建设管理工作;同步规范施工图纸审查、设计变更、档案收集与工程建设同步,通过狠抓重点环节的管理,既节约工程投资,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在项目实施管理上,水务局局还采取了领导挂片、股(室)联站,站具体负责的项目实施责任机制。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项目工期复核组和巡回检查组等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落实到位,及时掌握动态,有效推动项目实施的全面推进和均衡发展。每座水库项目开工前,受益村组都要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通过“一事一议”,就占用土地、青苗、林山、料场和投劳等具体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为施工队伍顺利进场和开工实施提供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每周最少三天值守在工程现场,项目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必须住在工地,确保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县委、县政府每季度都要听取县水务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县委督查室不定期进行督查,县水务局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排队,一月一通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动态,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全面推进和工程的建设质量。
在资金管理使用上,11座重点小(2)型水库概算总投资2832.92万元,批复总投资2514.67万元,实际完成工程总投资2039.24万元。为确保项目专款专用,该县设立了专项资金银行账户,支出审批采取“预算集中审定,开支逐级审批”的审批制度,工程资金从县财政直接划拨到施工单位专用账户,无任何中间截留环节,通过项目资金检查和审计,由于狠抓重点环节,不仅节约了工程投资,也没有一座水库因资金问题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2012年该县整治的11座水库,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3年3月前底全部完成完工验收和工程蓄水验收。
财政支撑 建管并重
“以前我这个站长当得老火哦,今年就轻松多了”。剑阁县水库管理总站站长伏雄顶给笔者卖起了关子。
原来,剑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在11座重点小(2)型水库整治前,就出台了《剑阁县基层水务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小(二)型水库由片区水务管理站统一管理,每库落实一名兼职管理人员,全县共聘请小㈡型水库临时管水员266名,每人每年县财政补助2400元,水库工程岁修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水库灌区同时成立灌区用水合作组织,有效强化农民群众在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为水库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维修整治、水费征收、综合经营发展等提供了良好地制度保障,同时也将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工作激情。
水兴美景 实效发展
“以前一下雨我就担心垮坝,现在不怕了,险除了,蓄水也多了,工程也漂亮,这是政府对老百姓最大的帮助,这就是最大的实事”。一提起对水库整治的感想,高池乡大营村76岁的高志明老人就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通过除险加固,剑阁县2012年整治的11座水库实现新增恢复有效库容96万立方米、保证有效灌溉面积0.28万亩,同时也为灌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蓄水和度汛能力的增强,水库的防洪、灌溉等效益凸显,库区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蓄水能力得到恢复,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县以烤烟、高芥酸油菜为主的农村经济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并应运而生产生了葡萄、猕猴桃、海椒、大棚蔬菜和土鸡等一批种养殖业等专业村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2008年以来,剑阁县坚决取缔肥水养鱼,全面实现清水养殖,有条件的水库工程通过大鲵等特种养殖、开设鱼家乐、水库旅游、苗木种植等方式盘活水库资源,达到了“整治一座水库,还一库清水,发展一座水库”的目标。同时,临近场镇和集中居民点的水库均被纳入备用水源规划,既为水库管理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为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供了保障。
除险加固后,库区水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也为库区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水利旅游夯实了基础。如位于剑门蜀道翠云廊景区的天桥水库,设计蓄水能力25万m3,未整治前,大坝坝身单薄,灌木丛生,并出现严重的满坝渗漏,实际蓄水能力只有不到5万m3。不仅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而且一旦出现强降雨,下游群众最担心大坝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汉阳镇人民政府通过“一事一议”多次进行整治,但由于资金筹措难,多次整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水库病险成为了困扰水务部门和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去年该水库完成整治后,就被汉阳镇定位场镇的备用水源,同时厚实笔直的大坝、清澈如玉的水体与翠云廊相互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新的景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国重点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过程中,剑阁水务人善于思考,统筹谋划,规范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建管并重,不仅实现了除险加固水库的华丽转身,病险水库整治后呈现出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水利美景,也为剑阁县建设山水园林森林旅游城市和发展水利旅游,画下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