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舞咋个跳才不扰民 请你来支招

21.05.2014  08:28

  ■四川在线记者李庆见习记者李天琪

  大妈们广场舞跳得欢,周围的路人行色匆匆把耳朵捂。昨日,本报报道人民公园“无声广场舞”试点不到一月遗憾夭折一事。四川在线发起网络调查,网上反对坝坝舞的声音几乎呈一边倒之势,网友们认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才能和谐”。该如何化解这场由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呢?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建议,应尽快颁布地方性法规,规范公共场所的噪音音量,做到有法可依。

  网友声音

  不要将舒服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昨日下午,天府早报记者再次来到人民公园,这里依然是载歌载舞。公园树林和多个平坝的演唱团队正在“练声”,由麦克风传递出去的声音让人着实感受到“威力很大”。记者在此呆了有5分钟,也不得不快步离开。“太吵了,不晓得他们自己咋受得了?”一名途经此地的游客不住摇头,认为这种高音量已经到了该“刹车”的地步。

  四川在线昨日的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网友都经历过这种坝坝舞噪音之苦,甚至有的还为此吵过架,红过脸。网友“kxyang”说:“不能将自己的舒服建立在他人的不愉快之上。许多运动,例如太极拳、球类等都没有音乐,照样蹦得欢。首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才能和谐。

  专家呼吁

  出台地方性法规规范广场舞音量

  对于人民公园此次试点“无声广场舞”,胡光伟并不看好,原因有二。其一,“国内其他地区也有为跳广场舞的市民自愿捐赠耳机的行为,但大多收效不好。除了佩戴不舒适外,耳机的数量少,要想用戴耳机的方式化解广场舞声音过大的现状还值得商榷。”胡光伟说。其二,他认为跳广场舞的市民热衷于音乐带来的热闹气氛,也喜欢被围观,如果把广场舞调成“静音模式”,这两点心理诉求便无法实现。

  那么如何让广场舞卸下“扰民”的帽子?胡光伟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广场舞等娱乐活动产生声音的分贝数,市民一旦发现音量超过规定,可以立即报警。“如果只通过跳舞市民和公园以及周边住户协商,矛盾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法规,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噪音分贝的上限值,同时明确允许跳广场舞的时段。这样跳舞的人可以主动控制音量,而受到声音影响的市民也可以依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胡光伟说。

  ■请你参与讨论

  经过前期的考察、调研、选择购买设备、说服团队参与试点等工作,今年4月,成都人民公园内多家娱乐团队开始进行首次试点“无声坝坝舞”。在试点过程中,舞者戴上耳机跳舞,以期不给其他游园客人带来噪音,但还不到一月,试点就匆匆结束。其中原因很多,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有人认为戴耳机跳舞闷热难受,有的甚至觉得影响听力,那么,你怎么看?或者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你可以通过天府早报热线86757777或者@天府早报微博、微信参与话题讨论。

  @吾爱好儿:你们倒是自己跳了觉得舒服了,想过别人的感受吗,大夏天本来就够热了,还成天制造噪音。你们这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学生、上班族的痛苦之上!

  @原上草913:小声点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