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五个”坚持 扎实开展“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
2013年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全面深入推进“挂包帮”活动及百乡教育扶贫工程,切实落实省委“双联”工作要求,“五个”坚持,领导示范带头,上下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形成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
坚持思想发动,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一是组织州委宣讲团,深入17县市、乡村,向干部群众宣讲“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二是针对凉山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出台《中共凉山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层层召开扶贫攻坚动员会,对全州党员干部、群众发出动员令,对认真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夯实扶贫攻坚基层基础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狠抓组织保障,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截止8月底,全州2072个建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到位,其中州直部门选派114名,占5.5%。四是州委调整州级领导联系指导县市和基层联系点,州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对17县市进行分片联系指导,11名州委常委牵头联系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余州级领导适当进行调整分组,确保每个县市都有2—3名州级领导联系,切实加强对选派第一书记、产业发展等扶贫攻坚工作的督导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成效。一是指导定点乡村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选准路径、增添措施,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切实帮助解决增收脱贫中的具体问题。重点开展增收致富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创收技能培训及劳务开发输出等方面指导帮扶工作。二是以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深化“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倡导和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三是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和外界大力扶持早日脱贫致富。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扶贫攻坚实效。一是进一步明确各县市政府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17县市都落实了县市级领导包片联点,县级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四个全覆盖”“五个一”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投入增长机制、投融资机制。州本级财政每年按上年扶贫资金规模的10%递增安排,加大11个贫困县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投入力度。多措并举,合作合资或不惜以举债方式,向银行贷款用于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交通难、入学难等问题,打破瓶颈制约,以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坚持整体联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强化帮扶部门(单位)、驻村工作组及全体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意识,精准帮扶,精准发力,用真心、动真格联乡包村、结对帮户,竭尽所能,协力攻坚。二是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确保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按时、限时完成精准脱贫任务,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驻村工作组不撤出。
坚持考评制度、督导检查等制度,确保扶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完善驻村帮扶工作联系制度、下派干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健全“双联”活动和驻村帮扶工作与领导班子“四好”活动、机关党建目标管理等工作互相衔接的考评体系,坚持平时检查、专项督查、年度考评有机结合,强化督导考评和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帮扶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龙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