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以“六个坚持”为统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04.2016  06:29

西南医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川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以“六个坚持”为统领,主动履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全力助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近五年蝉联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5000多人、硕士研究生1440人、留学生382人。各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万余名,其中普教本科及研究生4000多名。

坚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是“四川省2011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拥有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主体的“一所六中心”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开展系列校校、校地、校院、校企合作,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先后成立了川南生物医药产业与技术研究院、模式动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向泸州杏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转让11项护理医疗器械专利产品,拉动投资额达1亿多元。

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区域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支撑。学校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4400余张,配置PET-CT、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价值共6.8亿余元,年门急诊服务人次达到245.9万,住院人次15.9万。近年来开展了连体婴儿分离术、心脏移植术、试管婴儿等先进技术造福人民群众。辐射带动、技术支持190多家基层医疗单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在应对“非典”“地震”“矿难”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坚持医学法学交叉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学校在全国较早(四川唯一)开办了五年制法学(医事法律方向)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该专业,建成了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办了《医学与法学》杂志(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成立了司法鉴定中心(川滇黔渝结合区域唯一能进行亲权鉴定的机构),形成了“四位一体”医学法学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法律支撑。

坚持运动与健康两促进,为区域体育健康产业提供服务支撑。学校开设有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建设有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一大批体育高级人才常年活跃在服务区域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中。学校与泸州市政府共建共用泸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学校现有体育场馆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场馆涉及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健身健美、舞蹈、瑜伽等20余个项目,为市民健身锻炼和体育赛事举办提供场地保障。

坚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支撑。学校以“三走进”(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咨询、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心理辅导等。组织社科专家参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政策宣讲达50余次,组织编制了《泸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程参与“泸州市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深入社区开展“社区居民阳光梦”“空巢老人玫瑰梦”等活动,深入中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学专题讲座。与泸州市人民检察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对涉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心理测评、心理矫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