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预警的灾情采集平台在景谷震区首次启用 

09.10.2014  12:46

        中新网成都10月8日电 (周迪迪)“云南景谷地震预警发出后,我们就启动了灾情采集,这些数据已传给救援部门,供救援参考。”8日,记者从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悉,由其联手四川省减灾中心共同建设的基于地震预警灾情采集平台在云南景谷地震发生后首次启用。

        据了解,7日晚,云南普洱景谷发生6.6级地震,普洱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分别为普洱市和昆明市提供15秒、67秒预警。

        地震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和应急中心给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应急办等单位提供了烈度速报图。随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应急中心向民众通过手机推送采集灾情的指令。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介绍,“灾情采集的功能就是利用民众手机地震预警软件,在地震发生后把他所看见的震感、房屋破坏或者人员死伤,或者交通破坏的情况上传到应急中心,这些数据将为救援部门实施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据统计,当前该地震预警系统网已覆盖全国20余省市,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手机地震预警用户数已超过10万人,其中川滇地区占大多数,截至目前,已有50余用户通过手机上传灾情信息。

        王暾告诉记者,虽然当前上传灾情信息的人数还不多,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相信以后有更多民众通过手机,能够把灾情采集,能够加快国家应急救援决策,以及救援的位置的判定。

        业内专家表示,汶川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频繁,尤其是去年巧家地震以来,平均每1.5个月发生一次造成破坏的地震。

        王暾表示,在此大背景下,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房屋加固,特别是加强地震预警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