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驳“地铁网络时代”成都轨道交通追逐千亿产业

24.07.2015  12:48

  7月23日,成都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地铁1号线南延线将于25日正式开通试运营。

  这是一条成都市民盼望已久的线路。南延线上呼啸驶来的地铁列车,标志着成都天府新区接驳“地铁时代”。

  两天前,成都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4号线一期工程“确保年底开通”,使成都地铁总通车里程有望从66.14公里增加到88公里。

  地铁建设“高温”行情

  在看不见的地下工地,一台台盾构机正日夜掘进。除目前在建的1号线三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等5个项目之外,年内还将开建5号线一期和二期工程等四个地铁项目;明年,地铁18号线、6号线等项目也将实现开工。

  今日,地铁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如今,刚刚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成都,也来到了一个这样的时间节点:从1、2号线的“十字”交叉线路起步,最终密织起错综复杂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成都最新的远景线网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20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总里程达到996公里。届时,成都四成半的民众出行将完全依靠轨道交通。

  成都市决策者这样描述这张网:市域之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达到“双核共兴”“独立成市”和构建网络城市群的要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要尽快加密成网;成都天府新区要尽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路网体系;二三圈层区(市)县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制式的轨道交通……最终形成一个“一体化、全方位、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

  地下脊梁串起腾飞梦想

  “地下脊梁”——7月2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成都地铁公司副总经理沈卫平用这个词语形容成都地铁1号线:与成都“百里城市中轴线”走向一致,连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主极核”……“连线成网”,不仅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生需求,也是助力成都在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竞争的推动要素。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成都地铁运送乘客总量达1.58亿乘次,最大单日客流突破118万乘次,地铁在全市公交出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成都之东,2号线东延线的开通,将龙泉驿区直接拉入成都“半小时”交通圈,“拉近的不仅是地理距离,还有心理距离和经济贴近性。”成都市民熊宇说;而在成都之北,地铁5号线则让新都串联起产业腾飞和区域融合的梦想。

  今年5月,成都市正式批复了7个卫星城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新都、温江、双流、郫县和龙泉驿的规划中,均有“预留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环线”。其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多与轨道交通枢纽紧密相连。

  今年4月,中国西部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首开段正式进入铺轨施工。而在成都市公布的“1环4射9片区”有轨电车线网中,这一交通方式还将承担中心城区、天府新区与二三圈层之间的快速连接。

  千亿产业“步频”提速

  车头挂着大红花,车身喷涂着太阳神鸟图案和蜀锦“飘带”,6月6日,首列具有纯正“成都血统”的地铁三号线列车,从成都北车有限公司试验环线上缓缓驶来。“这也标志着成都北车已经形成批量生产地铁列车的能力。”该公司总工程师姜中辉说。

  同一天,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说明会上,全球行业巨头阿尔斯通等企业与新津签订意向合作书;成都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随后揭牌——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成都的“步频”正在提速。

  根据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成都不应缺席。

  根据成都此前确定的工业“1313”发展战略,轨道交通被放在四个“突出发展”的产业中。在成都市13个重大产业项目中,轨道交通就占了两个名额。

  自“牵手”成都以来,规划占地2200亩的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制造基地,目前已经具备年产500-800辆城际车、地铁车,3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的生产能力,可达到产值50亿元。同样不甘落后的,还有总投资50.7亿元的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今年2月,该项目在新都区举行奠基仪式。

  成都的想法是,以有轨电车、城际动车和地铁车辆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为突破口,提升轨道交通产业水平,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第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张彧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