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7号线试运行,狮子山交通四通八达
12月6日上午,成都首条地铁环线——7号线如“7”而至!7号线是成都地铁迄今为止一次性开通车站数最多、换乘站最多的线路。它的开通不仅标志着成都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成网,还意味着成都地铁正式迈入“井+环”线网时代。
7号线位于二、三环间居住用地最密集的环形交通走廊上,它不仅串联了成都四大重要交通枢纽——成都北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和城北客运中心,还连接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大高校,更为重要的是分设了川师站和狮子山站,刚好贯穿学校的南北大门,打通了师大的“任督二脉”,让师生出行更便利。线路全长38.6公里,设地下车站31座,与既有地铁线路间设有8个换乘站。
成都地铁7号线路线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7号线不仅出行费用有所降低,还采用了全线移动支付、全线网覆盖的网络运营新模式。所有车站自动售票机均增加了移动支付功能,实现了微信、支付宝二维码购票、充值业务;动态电子地图更新增了预计到站计时显示、列车车厢位置和车站服务设施显示,每一处都彰显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除设计独特外,7号线还集颜值与内涵于一身。它的每一站,都值得你驻足一观。其独具特色的主题让人眼前一亮,整个车体和车厢内部以金色为主色调、以“多彩的金沙王国”为主题。除此之外,7号线还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色,按照东南西北方位划分,分别对应春绿、荷粉、秋金、冰蓝。其中,川师大站内以绿色调为主,进站如春风拂面般,给人以温暖、活力,也象征着川师学子,正以蓬勃之姿成长,为成都的发展与繁荣积蓄力量;狮子山站则是该条线路的“文化担当”,其站内的艺术墙上展示了著名现代作家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描述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间的成都社会各阶层的斗争及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
四川师大站站内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狮子山站站内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85岁的原校党委书记杨伯安提到,上世纪50年代,我校狮子山校区还属于边远落后地区,没有一栋像样的房、一条像样的路。从我校延伸到十医院、莲桂南路一带,农田错落,那时候校内没有水泥道,碎石路也没有,有的只是土径,交通极其不便。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校长办公室、校工会与成都交通管理委员会的多次协商下,开通了第一条公交路线——12路。10多年前,开辟了38路,也就是现在的51、43路。他讲到,这二十年来学校变化很大,7号线的开通将所有地铁线路都串联起来,快速、安全、便捷,给在成都求学、工作和生活的人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几年,成都快速公交迅速发展、多条地铁线路相继开通,天上地下全覆盖,而成都要跻身到一线城市行列,交通枢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越来越发达的交通枢纽建设对于“国际大都市”地位的提升也有很大好处。
学校老领导杨伯安接受新闻中心记者采访
文学院的陈小平老师说到,对于我校狮子山校区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自己作为大学新生,是乘坐学校派出的大卡车入校的,而有大卡车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心里相当满足。那时候,一些老教师到市中心,习惯称为“进城”,现在依旧有“进城”一说,这是当年交通留下的印象,是时代的印记。随着交通的发展,北门、南门公交线路众多,四通八达,“进城”概念逐渐淡化。以前我们在围城之外,现在不知不觉在围城之内了。他在朋友圈中写到,“地铁7号线今天首次运行,去营门口办事打专车花了70多,返程首乘成都地铁,只用了6元,且一出站即到了家门口。立马感觉到了成都的现代化,已堪与亚洲一流城市媲美了。对于我这个弱视者而言,今后出行也是十分地便宜、便捷了。”
据记者走访了解,对于地铁7号线的开通,狮山学子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不少师生前去乘坐7号线体验,更有少数师生特意去乘坐川师大站和狮子山站只为庆贺通车。
笔者认为,7号线的开通的确带来了诸多益处,它将成都绝大多数站点相连,对于在校学生,它加强了各大高校、文化机构之间的联系,进而加强了同学们的思想文化交流;对于广大市民,它极大缩短了出行的空间距离,也减少了出行时间;对于社会,它带动了地铁沿线经济的发展,也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缓解了陆上交通堵塞拥挤的现状,对于城市环境建设也有积极作用。
地铁,是城市的缩影。在这里,它能丈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能标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还能传递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它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世界名城,都是文化名城。公共交通的进步是时代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忘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文化永远是一座城市永恒的生命力。只有拥有厚重悠久的历史,城市才会愈加鲜活。自然,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我们都毫无疑问肩负着推动城市发展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定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成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新闻中心记者体验地铁7号线
新闻中心记者体验地铁7号线
新闻中心记者体验地铁7号线
带有天府通功能的校园卡也可以作为地铁交通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