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用地管理新时代——四川厅打造升级建设用地全方位管理纪实
说起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老国土”们总有一肚子的苦水:用地审批环节层次多,程序复杂;报批前置事项多,报批周期长;各级审查职责不清,审核内容复杂……同时,各地批后实施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无形中产生了大量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在“变”中求发展,引入“互联网+”,打造升级建设用地全方位管理——四川省建设用地新的电子报盘软件和批后监管系统将于明年1月1日起在全省正式运行,过去盲人摸象、“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将会得到根本性转变。
“瘦身”: 报件材料精简近七成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上报省政府的城市(乡镇)批次建设用地申报材料由现行的14件减少到5件,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申报材料由现行的20件减少到7件。”前来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窗口办事的陈先生为此点赞。
“精简审批报件,目的就是提高审批效率。”四川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一语中的。为此,四川厅下发了《关于优化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通知》,大力精简审批要件。通知明确,法律法规及国家或部、省无明文规定的征地报件材料一律取消;省厅自制的批复、证书等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上报;告知、确认、听证等批前实施材料由基层把关和留存,省厅不再作实质性审查。通过简化材料,上报省政府审批的报件材料总体“瘦身”65%~70%。
“增效”:审批周期从120天提速到30天
“从凉山州美姑县到成都市上报征地报件,往往需要辗转10多个小时的汽车,如果遇上退件还要往返很多次,不仅耽误时间,基层工作人员也十分疲惫。今年,省厅启用了建设用地远程直报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远程直报,实时查看网上审批流程,对我们偏远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真是极大的方便。”美姑县国土资源局的业务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悉,今年,四川省全面启动了建设用地审批电子报件远程直报工作,各地可以利用国土资源主干网在当地实现建设用地电子报件的申报,可通过网络查询是否受理,还可以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改电子报件。
“这仅只是一个方面。”四川厅建设用地管理处处长吴游说,“对申报用地的审查,省厅还出台了《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制度》,规定由8个处室共同在内部网络上进行并联审查,明确各自审查职责,实行实时限时办结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将办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如果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还没有办理完成,就会亮起黄灯;如果超过时限,则会亮起红灯。”厅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杨斌华说,“我们会按季度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据记者了解,以四川厅接收报件到省政府审批为一个周期计算,去年以来,平均从过去的120天以上提速到了30个工作日,最快的仅用了14天。
吴游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提速,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减少了权力“寻租”空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确保行政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优化”:审批更加民主有序
“此前的审批,省里责权较多,市(州)这一级的责权相对较少。改革之后实行分级负责制,省厅负责对上报的建设用地报批材料进行全面和实质性的审查,而市(州)则要对申报和存档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这样一来,尽管我们身上的权责重了,但是效率更高了,建设用地审批周期的缩短为城市建设用地提供了时间保障。”宜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唐益林说。
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窗口的同志向记者介绍,在改革之前,窗口收到建设用地报件资料后需经过省厅的审查再逐件上报给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还要再逐个进行实质性审查。而现在,报省政府审批的资料采取清单式报批,只需要省厅依法逐件审查,将审查通过的报件通过厅务会会审后打捆,并拟定审查请示文件、报件清单和每一宗报件的批复代拟稿呈报省政府审批,省政府再定期集中会审。流程的优化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决策更加民主有序。
“权力下沉,是审批流程优化的基础,其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吴游说,市、县政府是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责任主体,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工作主体,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创新2.0”:电子报盘软件及时更新
“我们以前使用的建设用地审批电子报盘软件一直没有更新,已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需要。”吴游说。
为化解这一困境,厅建管处牵头、信息中心开发完成了“四川省建设用地审批系统V2.0版”,运行后报省审批的建设用地业务将更加规范化。在原有电子报盘软件的基础上,新的电子报盘软件更新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针对跨区域项目添加了分区域录入新增建设用地功能,便于土地有偿使用费分类计算;实现了单地块多用途统计。同时开发了地块图形预览检查子系统,根据建设用地项目勘测定界资料,快速形成地块图形范围,实现单个地块和项目范围内全部地块的预览、放大、缩小、平移等地图操作;对地块的拓扑关系进行检查,包括地块坐标是否闭合、重叠,地块是否在本行政区范围内等。这套系统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2016年1月1日起将在全省正式运行。
“务实”:批后监管不再缘木求鱼
每年年底,各地报件络绎不绝,争取剩余指标、跟踪报件进度成了国土战线的一道“风景线”。相对于建设用地报批的“繁荣”景象,批后实施却“黯淡”了许多,以至于形成大量批而未征、征而未用土地。
而这一切在今年10月份以后有所好转,这都缘于四川省建设用地信息化管理的新成果——四川省批后实施监管信息系统。
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这套系统。他告诉记者,新系统在国土资源部系统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实施地块界址点坐标,扩展了“两公告、一登记”,补偿安置、社会保障、住房拆迁安置等的监管要素。各市(州)、县(市、区)按照实施征地范围,将地块的界址点坐标填入系统,并附上相应的征地实地现状照片,从而达到图形与属性的一体化管理,直观展示批后实施状况。坐在办公室里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查看所在市(州)、县(市、区)的批地、用地情况。
与这套系统相配合,四川厅逐步建立了“定期报告、季度分析、年中评估、年度考核”机制,每年7月开展年中评估,对“征地率”较低、批后实施不规范、问题较多的市(州)暂停受理其全市(州)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报件,整改合格后方可重新受理;每年底将“征地率”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市(州)的年度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