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架起川酒国际化桥梁

03.12.2013  14:38

11月13日-14日,成都芙蓉饭店8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省内50多家白酒企业质量部及品牌管理部的100多人汇聚于此,参加由国家地标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地标促进会)组织召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技术标准培训班。

□本报记者 张静

并非川酒都能打地理标志

培训还未开始,来自泸州国粹酒业的负责人就认真研读起手中的一份资料。他告诉记者,今天终于看到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技术标准之浓香型白酒标准。这份标准对于白酒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对生产的环节、环境、原料要求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是企业规范生产、管理的行为准则。

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申报专家组组长钟杰介绍,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技术标准的出台经历了3年的申报时间,国家相关部门在2012年批准了这个标准,其中涵盖了浓香、酱香、兼香、小曲香4种香型的标准,这4个标准将指引企业更加规范地生产和营运。

是否所有川酒都能够打上“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标志呢?地标促进会执行副秘书长雷鸣明确表示,并非所有川酒都能够打上地理标志,只有符合国家地理标志标准的产品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才有可能被打上。

助推川酒迈步国际化

刘国杰表示,国家地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只要运作得当,将对白酒生产企业和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要走向世界,这个标识将为其架设起标准的桥梁。刘国杰介绍,地理标志制度是国际化的制度,国外消费者看到印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白酒对其品质等都会予以认可。在运用地理标志方面,欧洲等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好的借鉴案例。比如,法国的波尔多产区,就类似中国的白酒金三角。地理标志产品对产品出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工艺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雷鸣认为,之所以地标促进会坚定不移地推广“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也是希望通过产区品牌的打造,形成集群效应。川酒虽然已经红遍中华大地,但是国际化的道路走得并不理想。丰谷酒业广告部品牌策划经理封春秀也表示,一旦企业拥有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将推动品牌力建设。

推广与细化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保护区的面积很大,涉及四川省18个地级市场,保护区内知名企业很多,地标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刘国杰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释放。借鉴欧洲经验,这个标志的监管由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监管。同时,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保护区域内,需要将产区再次进行细化,加强“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的知名度是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让消费者认识到带有这样标志的产品是代表川酒中的优质产品,才能扩大这个标志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