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

27.10.2014  16:17

 

 

  10月24日-26日,以“面向未来,走向世界”为主题的中国地理学会2014学术年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龙湖剧场举行。来自全国近400个单位的16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25日上午,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龙湖剧场和同步传输的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大会由年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主持,国务院参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致开幕词,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介铭致欢迎词。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崔鹏,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陈发虎、宫辉力、刘毅、史培军、宋长青、杨桂山、俞立中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大会学术报告。围绕本届年会主题,陆大道院士、傅伯杰院士、崔鹏院士,以及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耳顺研究员、香港大学地理系主任章典教授分别就“未来地球框架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高山区山地灾害链:过程、风险与对策”、“GIS的发展及其对地理学的影响”和“中华帝国的脉动:宏观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的波谱分析”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25日下午和26日全天,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第一教学搂B区举行了为期1天半的分会场专题学术交流。本届年会交流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500多人在34个专题分会场作了口头报告;并有近200篇学术论文参与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响应最热烈的前沿专题包括中国新型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景观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地理与空间治理、气候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环境和大数据等。这些专题不仅映射了国际地理研究趋势,也反映了当前国内地理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另外,青年地理学家沙龙吸引了众多青年地理学者;高等地理教育论坛和基础地理教育论坛也形成年会特色板块。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纪念学术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地理科学30年》编写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地理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秋季工作会议”、“《地理科学》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以及“地震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高级研修班”等专题活动。

  10月26日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年会闭幕式。年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主持了闭幕式。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云刚宣读了“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的评选结果并颁奖;大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作了年会总结,  对参会者的学术热情与学术交流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总结了本届年会的学术成就和特点。最后,有关专家和会后学术考察(包括汶川地震遗址及都江堰水利工程考察;玄武岩柱地貌考察;亚高山海洋性冰川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岩溶地貌及泥石流治理工程考察)组织者就学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2016年8月,将在北京召开“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届时将翻开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的新篇章。为此,本届年会以“中国地理学:面向未来、走向世界”为主题,全面总结回顾100年来中国地理学发展状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上的贡献,以及地理学在为中国经济腾飞、为社会进步、为城市化建设和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这届年会也是面向2016年北京国际地理大会的一次全面动员,希望全国地理学界协同创新,共同办好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

  据悉,中国地理学会创立于190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该学会下设20个专业委员会、8个分会、7个工作委员会和4个研究(工作)组,以及7个区域代表处;联系地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学会(未含台、港、澳),拥有注册个人会员10000多人。学会主办有《地理学报》、《中国国家地理》等17种学术和科普刊物;学会加入国际地理联合会、国际冻土协会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等国际科技组织,有一批著名地理学专家在上述三个国际组织任职;还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IBG)、俄罗斯地理学会等国家地理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届年会是中国地理学会自2001年开始举办综合学术年会以来的第13届年会,历届会议规模由350人逐渐扩大到1500多人,其中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暨学术年会规模超过2000人。其间,自2012年起,中国地理学会建立了区域学术年会制度,即每两年召开一次综合性学术年会,其间举办区域性学术年会,2013年在全国举办了7次区域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四川省地理学会、四川省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协办。

  另悉,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对此次会议作了现场报道。新华网报道文章网址: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4-10/27/c_1112991365.htm?ADUIN=40861877&ADSESSION=1414391064&ADTAG=CLIENT.QQ.5311_.0&ADPUBNO=26327&ADUIN=449692059&ADSESSION=1414370923&ADTAG=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