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项目首批成果出炉

29.05.2014  12:07

成果移交仪式。摄影:樊莉

      5月28日,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项目保障需求对接暨首批成果共享会在成都召开,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宜宾市政府等省内15个部门参会共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事宜,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7部门移交了首批项目建设成果。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余国珊、副局长杨升参加会议,副局长谢维挺主持会议。

      移交的首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包括《2014年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地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图册》、天府新区水资源保护区域地理信息成果、乡城县地理信息成果、宜宾市地理信息成果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航空摄影成果、天府新区地理信息成果等9大项。《2014年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地图》将当年全省500个重点工程项目囊括图上,可辅助全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决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图册》用地理信息数据解读四川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独特地缘优势,突显重要战略地位。天府新区水资源保护区域地理信息成果包含1:1万地形图、影像地图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2150平方千米。乡城县地理信息成果包括1:1万地形图、影像图775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14.9平方千米, 2013年全县道路、地名地址等众多兴趣点,以及乡城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字乡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宜宾市地理信息成果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航空摄影成果包括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域2650平方千米的0.5米高分辨率航空影像、13298平方千米1:1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图、地形图,以及宜宾市2013年重要地理信息要素调查、采集等建设成果和“数字宜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天府新区地理信息成果包括近两年的两期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天府新区1:1万地形图3075平方千米,天府新区五类土地变化监测报告等建设成果。这些成果将为我省重点项目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天府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藏区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客观的地理信息保障。

      余国珊在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省委书记王东明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对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继续抓好全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项目的建设管理和成果应用创新,做好成果共享。会议强调,要严格执行全省“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保质保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按需测绘、边建边用、急用优先、重点保障”的原则优化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需求对接,优先满足全省重点战略项目推进需要,同时积极谋划“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升介绍了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情况,指出项目启动两年多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切实抓好“七大建设任务”、“三大技术支撑”、“两大保障体系”等方面工作,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70%,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建设成果,部分成果已在相关工作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与会的省、市部门对项目建设和成果应用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丰富,效果良好,并对下一步项目建设工作提出需求和建议,省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强项目管理、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大战略加强成果应用研究、推动成果应用创新、加强部门间成果共享与信息资源整合、积极谋划“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等五点建议。

      四川卫视、四川日报、新华社四川分社、中国测绘报四川记者站对移交成果情况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