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地球一小时” 呼吁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对雾霾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3月28日晚8点半,“成都-2015地球一小时”活动以“能见蔚蓝”为主题,发出“以可再生能源应对雾霾和气候变化”的强音。
作为地球一小时发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能见蔚蓝”主题,能即能源。28日晚8点半,在成都SM广场、凯德广场、太古里、锦江宾馆等地的公共空间,WWF在公众、政府、企业及媒体共同见证下,举办了“能见蔚蓝”熄灯仪式与环保宣传活动。
“公众往往误认为,熄灯一小时为节约一小时电能。其实熄灯更象一种仪式性的‘招牌动作’,通过关闭一小时不必要的灯与电器,传达环保主题,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今年我们的主题‘能见蔚蓝’,就是号召大家更多关注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碳与其它污染物的排放。”WWF成都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
各参与方都以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自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阳光格桑花”科技制作团队,带来了他们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系统。“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会CAD软件,设计电路版,又在淘宝等网络平台找到了供应商,订制了电子元件。通过查阅气象资料,我们还优化了太阳能电池板架的倾角,使它更适合于四川。通过同学捐款,我们制做了一台光伏发电系统,并送到了红原县的一位牧民家。”高二学生徐楠棣介绍。
在凯德广场活动现场,可口可乐公司展示了其使用的植物原料饮料瓶。与传统的完全依赖石油为原料的塑料瓶相比,植物环保瓶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一批热爱运动市民也以独特方式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成都锦城公园,一大批咕咚网的“跑友”以夜光闪跑方式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在衣服上用环保夜光油墨画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等图标,一边跑步,一边传递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声音与对蓝天的渴望”。成都跑步爱好者何维说。在互联网上,四川王朗国家级保护区使用太阳能,为部分路灯与野外气象站供电。
“如何才能重建蓝天?WWF的答案是能源转型,淘汰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WWF(中国)项目执行总监李琳博士表示:“我们期待到2050年,全球的能源供应100%都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而不再使用日益枯竭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28日,全球24个时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了“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柬埔寨、喀麦隆到哥伦比亚,从澳大利亚、印度到菲律宾,无数家庭、办公室、城市天际线和地标建筑,都以象征性的熄灯表达对地球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