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负责制”如何激发灾后重建活力?
嘉宾:徐其斌 省政协委员 雅安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蒋文春 省人大代表 省经信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工作推进处处长
高凯 省人大代表 雅安市经信委主任□本报记者 庞莹 陈松“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中央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了四川。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以地方为主体,实行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这种重建的新机制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有何不同?会面临什么困难,又怎么解决呢?重建机制更接“地气”
记者: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采取的“地方负责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徐其斌:随着国家救灾体系改变,开始探索一种中央支持、地方自主的重建模式,毕竟像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模式不可能常态化。这次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我们得到的援建主要在四川范围内,实行省内的对口援建。
这种“地方负责制”的重建模式,首先增强了地方的自主决策能力,很多重大事项,是由地方政府充分考虑地方实际,然后作出决策。还能促进地方有很多自主创新的动作,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同时,更增强地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央将任务交给地方后,地方要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就需要不断地自加压力。
蒋文春:中央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指挥权交给四川,不仅是科学评估灾情后作出的决定,更是为了增强地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这种模式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当地最了解实际情况,把重建的需要置身于当地实际,避免灾后重建脱离实际,这一点非常重要。资源整合是关键
记者:在具体实施中,有没有需要破解的难点?
徐其斌:“地方负责制”毕竟是一种新的灾后重建模式,我们在摸索着前进,困惑还是有的。主要是在重建力量组织上,包括人力和物力等等。比如说房屋建设,灾后重建涉及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建房怎样把好质量关,技术指导上很重要,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成为制约。我们现在通过各援建市州的努力,来加强这方面的支持,也通过省上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
蒋文春:这种重建模式在资源整合上,可能会出现限制。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是全国动员,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带来了资金、先进理念和技术。这次资源动员主要是在本省范围内,资源动员的广度、深度、力度达不到上次,当然一方面是灾情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重建转型,这就需要地方克服诸多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抓落实
记者:“地方负责制”对重建地区的干部群众意味着什么?
徐其斌:地方负责制,在增强地方自主权的同时,也给各级党员干部压上了沉甸甸的责任。目前,恢复重建是我们灾区的中心工作。今年是完成三年重建规划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怎样扎实推进各项重建工作?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和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紧扣重建需要抓好班子,抓好队伍建设;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鼓励群众靠自己的双手来建设新家园。
高凯:“地方负责制”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有很大压力。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关键在抓落实。只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实实在在地推进,灾后重建的任务才能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