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更务实——地方立法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山西探索

11.11.2021  10:00

  地方立法如何立足实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近年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创制性立法“量身定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题目、切细内容、切准特色、切实措施”,让地方立法更务实、更接地气。

 

小快灵”解决突出问题

 

  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进程,2018年起步之后的三年,每年平均新制定法规16件。这些新制定的法规,调整事项相对单一的占到70%以上,体量相对较小的占到大多数,不设章节的达50%以上,法规一般30条左右。修改的57件法规,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不搞“大而全”“小而全”。

 

图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的部分法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立法事项选择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切小题目”,对涉及范围比较大的事项,选题时注重抓住关键节点,实施重点突破。

  为引导和激励全民阅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明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医院等场所应当设置职工书屋、图书阅览室、书报刊架或者电子阅览屏等设施。

  “全民阅读条例立法前,设想是制定较为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反复论证后认为,国家法律对此已作了全面规范,应着眼于压实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先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的法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李福明说。

  山西干旱少雨,全省共有66个防火重点县。在调研时,一些基层人员表示,此前防止野外违规用火主要靠政府行政命令,但权威性和约束力都有限,希望立一件专门禁止野外违规用火的法规。为此,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当即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班,联合攻关。法规从启动到出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分章节共17条,筑起了森林草原的“防火墙”。

 

量身定制”为改革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山西是全国唯一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必须改革现行不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迫切需要通过立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瓶颈。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切准特色”,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坚持立法服务先行先试,紧跟改革步伐加快立法,形成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为统领,若干法规相配套的支撑转型综改、高质量发展的“1+X”法规框架,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山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遗址。据统计,山西的红色文化遗址约有3400余处,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

 

图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立法调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山西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地方性法规,回答了“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如何保护”“如何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构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条例实施两年来,山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成效,山西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处,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稳步推进,红色文化遗址数据库建设已经启动,集中抢救了一批濒危红色文化遗址。

 

立足管用便于执行

 

  “法规贵在真正解决问题,要务实管用,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山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蔡汾湘说,为了让法规真正起到作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把精细化贯彻到立法全过程,“切细内容”“切实措施”。

  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但在婚宴、寿宴、生日宴、升学宴、商务宴、同学聚会等场合,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为此,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规定,围绕餐饮服务、消费、监管各环节,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主体行为规范,仅对餐饮供给方就作出了16条规定,从宣传提示、教育培训、员工素质提升、菜品设计、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范。

  为破解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等问题,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规定省市政府可以组织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疗集团进行托管,明确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薪酬待遇不低于县级医院。针对乡村医生“留不住”的问题,要求省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标准,建立乡村医生收入定期增长机制。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郭迎光说,“立法真正解决问题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委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探索改进,不断取得立法工作新进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