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项目帮频造访央企求输血 规模已超10万亿

03.07.2014  12:58
核心提示:  【推荐阅读】地方省市密集推出投资稳增长 总规模超1.5万亿   央企驰援微刺激 地方政府竞相抛出橄榄枝   本报记者 陈岩

  【推荐阅读】地方省市密集推出投资稳增长 总规模超1.5万亿

  央企驰援“微刺激” 地方政府竞相抛出橄榄枝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月,地方政府的“项目帮”频频造访分布在北京的众多央企。7月1日,一家在京央企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不下10个地方政府的“橄榄枝”,都希望他们能够下去投资,为地方经济“输血”。

  地方政府邀请央企投资项目的热情,源于地方经济“稳增长”竞赛的开始。

  在近期中央“微刺激”政策的主导下,地方政府开始争先出台刺激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已经累计超过10万亿。而各省市如此高的项目投资背后,钱从哪里来成为了难解的谜题。

  “地方政府愿意跟央企对接,一个重要原因是央企体量大,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微博],他们如果在地方投资项目,几十亿上百亿都是小数目,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把当地GDP拉上去,这也是地方政府最想看到的。”一位国资委[微博]人士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

  “高大上”的央企历来都是地方政府争相拉拢的香饽饽,而这一次似乎正中央企下怀。

  “这么多地方找央企,实际上是给央企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机会。央企可以把资金投到更优质的项目上,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而且还可以优化投资。”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对本报记者说。

  央地结盟“项目帮”

  就在赶赴中南海的前一天,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还忙着接待由国资委[微博]主任张毅率领的57家央企投资团。

  “50多家央企中不乏中石化、中粮、中盐这样的航母,而且很多都是一把手亲临会议现场。”黑龙江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据该官员透露,此前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曾多次赴京拜访央企。

  而这一次会面最终促成了6月6日在哈尔滨召开的“黑龙江省-中央企业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合作推进会”。在推进会上,富裕县县长邹浩接连拜会了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央企负责人,这在以前他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邹浩兴奋地对记者说:“省委、省政府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将众多央企的负责人邀请到黑龙江来,我们也一定要把握这次难得的契机,按照各自的发展思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回访、督办等措施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对接恳谈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民浩同黑河市政府达成初步意向,将对北黑铁路升级改造、风电等项目进行先期调研;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同伊春市政府就矿产开发项目签订了意向协议……

  或许正是基于这次的成果,黑龙江省政府随后出台了65项稳增长措施,计划在铁路、民航、水利等领域投资3000多亿元。

  去完哈尔滨,张毅又赶往天津,出席“百强企业走进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恳谈交流会,中海油、中国联通[微博]、一汽集团、国投、华录集团等央企负责人随同前往。

  据悉,恳谈会涉及的投资领域包括:关注建设城市群和提升城市化质量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承接首都医疗、教育、文化功能转移中的投资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投资需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黑龙江和天津掀起与央企对接合作的热情,年初至今,寻求与央企合作的省市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均专门召开针对央企的项目对接会。

  地方频抛“橄榄枝”的背后,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压力。

  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份,地方项目投资14.7万亿,增长17.6%,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于是,今年3月初,四川上调投资计划值2.88万亿元,增幅高达40%,此后广东、海南、陕西、湖南、天津等5省市公布7.13万亿的重点项目清单,这还不包括黑龙江3000亿元投资计划和重庆2650亿元合作大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的计划投资总额已超过10万亿,而这些投资项目大部分都与央企有关。

  地方缺钱,央企输血

  地方政府和央企之间,各有各的算盘。

  对于地方来讲,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的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除安徽省外,全国其他省份的GDP增速均未达到年度预期目标。其中,黑龙江省位列全国倒数第一,GDP增速仅为4.1%,不到预期增速的一半。

  黑龙江作为能源工业大省,能源工业占比非常高,但一季度能源工业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外,一季度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也是负增长25.9%。

  对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在推进会上说,由于结构调整,当前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了,这是正常现象,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但黑龙江无法忍受这种“有质量没速度”的增长。黑龙江省政府一官员对本报记者说,“上项目,全省全员招商引资,省长也不例外。”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外商和民资都出现了踟蹰不前的状况。

  这并非个案。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仍在下滑,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而投资增速继续下滑的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制造业投资不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

  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成交量下滑影响,今年前5个月,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出现回落。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增幅明显,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缺钱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运转困难的状况。

  而有资金、有实力的央企自然成了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上述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记者说,与央企搭上关系,由他们来投资,既解决了项目开发问题,又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缓解了地方资金压力。

  一组数据就能看出央企对黑龙江省的重要性:央企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黑龙江全省的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50%以上,工业利税占70%以上,税收占省本级公共财政收入60%以上。

  “外资和民资一见形势不好,你跟他谈感情、搞联谊,人家都不来,反而央企这时候对接的可能性更大些。”天津市政府负责招商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坦言。

  而央企也有自己的算盘。一家从事新能源项目的央企内部人士称,现在虽然经济低迷,但也是低成本扩张的大好时机,地方政府出让的土地价格非常低,有些甚至是零成本,而且还能通过这些低成本的土地向银行申请贷款。

  央企的顾虑

  颇具戏剧性的是,这边地方政府跟央企搞着对接,那边,央企还在追着地方政府的屁股后面追要着欠款。

  一家从事基础设施项目的央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辽宁某地级市政府欠着该央企的工程款,今年已经催要很多次了,当地政府拿各种理由搪塞,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果,过段时间他们还要去谈判。

  而当地政府给出的一个理由是,该项目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回报。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扯皮,而政府投资的低效率再次受到质疑。

  国务院参事汤敏对央企对地方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表示担心。原因是,央企总资产27万亿,净资产10.5万亿,净利润不到1万亿,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剔除息税后的总资产回报率约3.2%,还不及银行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3.25%高。

  “对接央企的钱,地方不能光靠’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应该拿出更有市场、更有价值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与央企对接,这样才能对接上,把央企引进来。”肖毅敏称。

  而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央企似乎也失去了方向。一位国资委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多数央企都集中在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然而现在煤炭、有色、钢铁等行业低迷,这些行业又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到底此时该不该加大投资,很多央企都在观望。

  肖毅敏也认为,央企也是企业,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市场化程度很高,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地方的对接项目没有现金流,没有可观的利润,用饱和状态的行业项目和央企对接,恐怕会影响成功率。

  “比如天津拿出教育、医疗、养老项目跟央企对接,这对于处在国民经济上游的央企并不适合。”上述国资委人士称。肖毅敏也表示,地方拿出公益项目,比如教育,前期扩容太多,行业饱和,效果不会太好,而养老也有同样问题。

  而目前的对接方式也有待改进。肖毅敏称,应该让地方上的企业、投融资平台走到台前,与央企对接,在产业链上做补充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