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对接会在成都召开
4月21日下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转移工作办公室主办,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承办的“西南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对接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以“对接共赢转移升级”为主题,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新模式,发挥现有特色资源优势,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为目的。就现阶段西南地区纺织产业转移趋势、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进行了共同探讨。
中纺联副秘书长、行业发展部部长李进才,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成都纺专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平、副校长黄小平,四川省纺织科学院总工程师王桦,南充市人大常委委会副主任杜永龙,屏山县县委副书记王坚,浙江横村镇党委副书记张栋海,四川三台工业园区、四川富顺纺织产业园区、云南保山工贸园、横村镇人民政府、贵州西南产业园区、南充市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投资促进合作局、阆中市投资促进合作服务中心以及南充市各区县相关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出席了会议。
会议伊始,夏平在致辞中向参会领导及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学校办学历史、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近年来,成都纺专紧抓高职示范骨干建设,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深入产业园区一线,积极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先后与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富顺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政府等多地开展了战略合作。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先后进入乐山市土主产业园区、成都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园区、乐山井研纺织工业园区、云南保山工贸园、新疆阿克苏纺织城以及广东西樵、新塘等多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及其相关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此次西南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对接会的承办单位,成都纺专希望能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和企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纺织产业升级转移尽一份绵薄之力。
随后,李进才就如何推动中西部纺织行业发展和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做了发言。李进才指出我国纺织产业转移,其实也是我国纺织企业的一个成长的故事。从区域结构调整今后的趋势来看,产业转移的趋势还会继续,但是速度会有所放缓,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在发生变化。中西部地区原来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成本和政策优惠的因素,被动转移的情况多一些,今后更多的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的、更主动和积极的行为。
今后产业转移和区域结构调整会更加注重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结合,促进区域间产业合作;二是与内需市场和城镇化发展相结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潜力的发挥,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成为国家城镇化规划的重中之重的带动作用;三是与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培育提升创新能力相结合,建设好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南充市商务粮食局局长郑和平、四川省屏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纪工委书记钟贤礼、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罗自力等园区代表介绍了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情况,产业定位、政府招商政策以及现阶段园区建设发展和未来规划。贵州西南产业园区运营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唐亲鸿、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仁友、圣威亚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小枚、桐庐纺织杭州绫锈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国忠、桐庐花艺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华等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现阶段各自企业发展情况、纺织产业转移需求及方向、未来发展定位等。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桦分享了有关耐寒耐热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发展前景。
会议由王进军做总结发言,王进军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东部企业的转型升级投入再度成为行业投资增长主动力,中西部转移投资大幅放缓,很多投资项目出现停滞。纺织产业转移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纺织行业产业转移是一个趋势,核心是成本要素,动力是成本陪同,各企业各园区一定要花心思,找准定位,留住人才。
一是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并引导企业用好职业培训补贴,加强员工上岗、在岗培训。加强纺织服装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规模,加强纺织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共建合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二是提高专业化教育水平加强大专院校专业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和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具有高技能、专业化、复合型特点的高素质人才。三是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园区,有效配置资源,避免空置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园区逐步配套住宅公寓、医院、幼儿园、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智能化产业设施、绿色化生态发展”的特色园区。
会上还进行了签约及授牌仪式,成都纺专分别与云南保山工贸管委会、浙江桐庐横村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予浙江桐庐横村商会、北京嘉美服装有限公司、长春圣威雅特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遵义服装产业生态园、四川屏山工业园区、云南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