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 新设管线不用挖路

04.11.2015  13:32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唐泽文)11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获悉,成都市第一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已经启动,其中中心城区18公里、天府新区(微博)成都直管区18公里。

        一个管廊多家管线 新设管线不用挖路

        地下综合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综合管廊建成之后,所有要新增管线就直接进管里面增加,不用到处破土施工。管线维护也更方便,如果管线出现了问题,不用把管线挖出来进行,各个单位即可直接走到管线里面去进行维护,并可通过智能化管理进行动态巡检,包括引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动态维护。

        此外,综合管廊还开发了更多的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目前,大大小小支撑我们城市运行的市政管线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如果引入了综合管廊,则可以节省出来大量的地下空间。

        管廊建设与道路建设和片区改造同步实施 减少影响

        据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突出重点,各个区域独立成网。“我们将重点加强中心城北改片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中央商务区、高新区(微博)金融片区等区域的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目前高新区金融城、大源组团、新川科技园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综合管廊有11公里。

        而中心城区的建设上,目前构思是1井1环11射11片区。“1井是在最核心区域,我们计划配合城市的深隧来建设,现在还在早期论证阶段,还不成熟。一环是指3.5环,11射主要是结合11条要改造的放射性道路来确定,11个片区就是结合我们片区改造进行,例如北改片区等。

        管廊建设中心城区是否又要挖路?“我们会根据道路建设和片区改造项目实施同步性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另外,2013年成都市局编制完成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建城区排涝防涝规划,锁定了中心城建城区22个区和51个排涝防涝点位。这些点位,今年已经启动了改造工程,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其进行了生态修复。“2014年度我们又对技术管理规定进行了调整,要求新建的建筑项目必须按一定的比例配建地下蓄水池。所有2014年新版技术管理规定之后审批的项目,都严格要求按这一定执行,配建地下雨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