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川最大地下污水处理厂动工 地面公园将有活水

02.12.2016  13:10

成都首座、全省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示意图。制图高翔

   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全省432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成都占到一半多投资,2年内建5个小型水库保证饮用水安全

  成都天府新区,鹿溪河下游,一座活水公园将在不远的将来和市民见面,和普通公园不同,就在市民们享受着绿地清流的同时,在地下10余米左右的位置,一座全埋式污水处理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工作中,这座日处理规模为26万吨的处理厂,也是成都首座、全省最大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12月1日,在全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成都科学城水环境治理项目开工现场,记者获悉,总投资542亿元、分布在全川除甘孜州外的20个市(州)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批项目集中开工,填补了我省污染防治领域长期没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空白。”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在讲话中说。

  

   >>亮点

   兴隆湖边将形成11公里生态绿廊

  紧临成都科学城,环绕兴隆湖,鹿溪河生态水环境治理工程在12月1日正式动工。治理工程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鹿溪河两岸良好的原生基础上,用原生林木、红岩山丘等营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整个治理工程涵盖了鹿溪河上、下游总长11.1公里,面积4064亩,水域面积1575亩,湿地面积约1065亩,绿道长度22.8公里;其中水生态专项工程治理面积2190亩,治理内容包括了行洪、清淤、生态、景观绿化及市政配套等内容。

  那么,治理之后的成都科学城是什么样子的呢?记者从项目效果图上看见,未来在该地将形成绵延十余公里的生态绿廊,同时,天府新区建设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将得到缓解,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景致将呈现在市民眼前。

  

   活水公园地下10多米处理污水

  事实上,和成都科学城生态水环境工程同时动工的,还有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这座目前成都市首座、全川最大的全埋式污水处理厂的“破土”,意味着未来在成都科学城,将会出现地面是活水公园,地下在处理污水的“神奇”景致。

  据了解,该处理厂在建设形式上采取全地下式污水厂的形式,地面为全开放式景观公园,配套建设496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整个污水处理厂在地下10多米,全两层,整个占地面积约200亩,其中一期85.7亩。”项目承建方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26万吨,出水水质将达到地表水类IV类标准,优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同时,处理厂每天还将产1万吨高品质再生水,通过综合管廊再生水专用管道,用于成都科学城公建、市政用水,“这样的全埋式污水处理厂,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符合绿色环保发展理念。”

  这也是目前成都首座、四川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

   >>重点

   542亿防治污染 补齐环保短板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四川,正在建设中。在开工现场,记者了解到,此次20个市(州) 432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我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拉开帷幕。其中,水污染防治项目364个,总投资474亿元;大气污染防治项目39个,总投资15亿元;土壤污染防治项目29个,总投资53亿元。这批项目分布在全省除甘孜州外的20个市(州)。

  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介绍中提到,水污染防治项目突出流域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突出大中城市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禁烧等综合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突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和危险废物综合治理,所有项目积极回应民生需求,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的环保短板。

   2年内成都将建成5个小型水库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集中开工项目突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污染整治这个主攻方向。水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集中在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干流和24条重点污染小流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集中在成都、德阳、凉山、达州、宜宾等5个重点市(州),土壤污染防治项目集中在成都平原、川南片区、攀西地区的6个重点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此次有5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约314亿,其中,水污染防治有43个项目,总投资为280亿,约为全省污染防治重大项目总投资542亿元的一半。2年内将建成青龙湖二期水库、江安湖水库、金沙湖水库、北湖水库、安靖湖水库等五个小型水库,进一步保证成都的饮用水安全。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