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江经验”发源地探寻实践价值

19.07.2023  15:48

  来源:潮新闻

杭坪镇杭坪村村民蒋星剑带着记者(右一)重回当年的接访地点。共享联盟·浦江 徐晗昕 摄

  编者按:今年是“浦江经验”诞生20周年。“浦江经验”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今起,潮新闻推出“跟随足迹重回下访地”系列报道,通过重走习近平同志曾下访过的浦江、临安、衢江等地,探寻“浦江经验”的诞生与成长,感悟它在创新发展中所展现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

  浦江县,一个浙中小县,因境内浦阳江而得名。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此后带头坚持每年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逐步形成,并走向全国。

  “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下访时说的这句话,不仅掀开了信访史新的一页,也让时称“浙江信访第一大县”的浦江开始发生嬗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浦江经验”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2011年,浦江信访工作得到习近平同志批示肯定,并被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今年,总书记再次对“浦江经验”作出重要批示。

  时隔20年后,记者来到浦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走这条下访路,感受“浦江经验”的蓬勃生机与无穷活力。

  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里钻

  今年6月,习近平在确定拟接访县时明确指出,浦江信访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就到那里去。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7月的浦江,透着宁静和诗意。记者走进浦江县信访联合大厅,只见大厅里整洁干净,鲜少看到上访群众的身影,显得有些冷清。

  记者环顾大厅,这里犹如一座分区清晰的超市,20多个功能不同的接待室有序排列。“只要群众走进来,都能找到相应的部门,并得到及时的解答。”浦江县信访局信访督查专员何海深说。

  静悄悄的“信访超市”,背后是浦江信访工作亮眼的成绩单:全县信访总量从2002年的10307件次,锐减至2022年的629件次,先后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信访工作“三无县”,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成功创建全省“无信访积案县”。

  见到此景,谁能想到,世纪交替之际,浦江曾因为信访老户多、越级上访多、缠访闹访多被列为全省的“信访重点管理县”。

  事实上,不仅仅是浦江,当时的浙江各地,因市场取向改革早,既具先发优势,也使一些矛盾和问题较早露端倪、显征兆,通过信访渠道大量反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开展工作,妥善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到浙江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主动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2003年9月18日,他更是率先身体力行,选择信访问题最突出的浦江,亲自接待群众来访。

  短短一天,14个接待组,共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件老大难问题。

  其中,习近平同志共接待9批20余名来访群众,现场解决包括20省道拓宽改造、学前楼拆迁安置、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久拖未决的民生问题。

  对这段特殊的经历,浦江县信访局原局长张国强至今记忆犹新。“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省里明确要求的三个细节:一是要求挑选群众呼声高、具有代表性的疑难信访件作为接访件;二是要求候访区的容纳量要尽量大些,临时来访的群众也要请进来、接待好;三是要求提前10天大范围发布下访公告,下访前3天再次发布公告,让全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国强介绍说,当时,浦江借这次领导下访的东风,对历年来的信访问题“翻箱倒柜”地进行排查,化解了一大批陈年积案,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但习近平同志带头往矛盾“”里钻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浦江。

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在浦江县信访局接待上访群众。共享联盟·浦江 冯阳康 摄

  这20年间,浦江县领导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县委常委会每季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信访工作形势的做法,始终不曾改变;每月15日的县领导下访接待日,一直雷打不动。对疑难信访案件,该县创新建立健全“主官办信”机制,县委书记阅批群众来信,定期交办督办;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全程跟踪,确保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

  “矛盾在哪里,领导干部的脚步就走向哪里。”何海深告诉记者,针对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浦江还创新推出“领导包案 专班化解”制度,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逐案成立专班,努力让信访“陈年旧账”得到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不再堆积。

  “我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面对记者,上访户蒋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些年,蒋某因对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拆迁补偿安置不满而多次上访。县包案领导督办该信访件后,通过多次协调会商、与信访人交心谈话,依法按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化解这一积案。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是“浦江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浦江信访这20年嬗变的关键所在。

  对此,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指出,浦江历任县委、县政府以“一任接着一任干”“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毅力,践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从而使浦江的信访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已经形成一套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和切实有效的体制机制,并从地方性实践走向全国。

  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

  在1个多小时的接访中,习近平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向他们耐心细致地宣讲有关政策、法规,与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进行商讨,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反复做工作。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算起来,整整20年了。

  来到当年的接访地点——浦江中学(现为浦江县月泉中学),看着眼前依旧没变的陈设,杭坪镇杭坪村村民蒋星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当天,蒋星剑是第一批来访者。

  “我走进接访室后,总书记就亲切地向我招手示意坐下,我就坐在他正对面。”指着面前的一排桌椅,蒋星剑难掩兴奋地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总书记就像老朋友一样和我拉家常,问我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我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

  随后,蒋星剑诉说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20省道(现称210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的事。此前,蒋星剑作为县政协委员,已连续13年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改造20省道这一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习近平同志仔细听完他们的诉求,并征求省交通厅负责人的意见后说:“20省道对浦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同意省交通厅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的意见,并预祝道路早日进入施工,也感谢你们为上级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210省道浦江段现状。共享联盟·浦江 戴天 摄

  2005年10月,全长19.8公里的2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昔日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致富大道,当地老百姓和过往客商都亲切地称这条路为“近平路”——通过这条路,沿路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平坦了,与党和政府的距离也更近了。2006年新年伊始,一封盖有浦江西部山区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寄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手中。

今年春天,浦江县杭坪镇乌浆村,薛勇带着村民整理包装采摘的芍药花,“鲜花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奔富。共享联盟·金华中心 胡肖飞 摄

  浙江舞花者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薛勇,就是20省道拓宽改造的受益者。回乡创业的薛勇,在乌浆村打造了百亩花田,“总书记为我们打造了一条共富路,我们更有责任把家乡变得更美丽。

  “我们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习近平同志当时的嘱咐,至今一直铭刻在浦江党员干部的心间,也成为了“浦江经验”不断迭代提升的内生动力。

  在浦江县信访局一楼的调解室内,记者翻开工作人员张志明的接访日志,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诉求和反馈意见,字迹端正清晰,内容事无巨细。“前来上访的群众心里多少有怨气,嗓门难免会大一些,但我们都会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张志明说,面对上访群众,总书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关心爱护,我们作为信访工作人员,更要将这种关心与爱护,落实到接访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20年来,浦江始终遵循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使“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为此,浦江组建了224支由县机关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政法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和乡镇班子领导、驻村干部组成的“4+2”联心服务团,每月20日下村解民忧,将大量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启动了“民情暖哨”工程,完善网上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在网络平台反映的各类诉求,积极引导疏解群众情绪,实现有事说事、无事解结的目的。目前,“民情暖哨”平台每天收到各类诉求50余件,信息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9%和96%以上。

  浦江还着力加强法治建设,营造“不想访、不用访和最多访一次”的信访生态。在各乡镇治理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律师调解室,坚持在诉前、诉中、判后全程协调化解,并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团等“三社”力量,参与疑难信访化解,全力打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年,该县新收诉讼案件和民商事案件屡创新低。2018年,浦江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4+2”联心服务团到浦江县郑宅镇广方村便民服务中心接访。共享联盟·浦江 郑建东 摄

  从根源上“”,从制度上“

  习近平强调,信访工作要到位,必须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把常年接访和定期约访、重点走访和领导下访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信访工作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

  ——摘自2003年9月18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当时听说是县委书记在街道接访,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没想到我家的大难题,竟然真的解决了。”家住浦南街道的冯阿姨乐呵呵地说。

  熟悉冯阿姨的人,也都为她高兴,因为困扰她一家多年的头等大事有了着落——宅基地已进入审批阶段。

  原来,去年底,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到浦南街道接访。冯阿姨前往反映,她家的宅基地很久前因道路拓宽被征用,当时村委会承诺进行异地安置,但因为时隔多年,档案缺失、政策变化,宅基地审批遇到困难。了解情况后,俞佩芬现场召集相关部门会商研判,提出了化解方案。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听取整个接访活动情况汇报后曾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来促进下访工作的规范和完善,真正使这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很好地坚持下去,而不流于形式。

  这20年来,一方面,浦江始终坚持“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的基本要求不动摇,确保下访接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借此促进作风转变。

  “以前干部下访接访是‘怕’,如今是‘盼’。这种心态的转变,是因为事实早已充分证明,下访接待群众,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探索和把握信访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规律。”浦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骆安告诉记者,“干部下去多了,群众上来就少了。现在,浦江的干部都喜欢主动下基层,并已成为一种风气。

  另一方面,浦江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坚持从根源上“”,从制度上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不断健全完善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

  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体。20年来,浦江坚持“什么问题最突出,就全力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曾污水横流、违建遍地,65%的信访都与污染、违建相关。当地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了全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动和“千万工程”建设,3年消灭所有黑臭河、牛奶河,创成浙江首批无违建县和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20年来,浦江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全面推行“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网上信访实时办、疑难信访监督办”的初次信访快速办理机制,为群众提供一件事全流程省心代办的民情民访代办制度等创新举措,全力将初次信访化解在萌芽状态。2022年,全县初次信访按期受理率100%,办结率100%,满意率99.17%,回访率96.06%,平均办理时长4.80天。

  近年来,浦江还积极拥抱数字化改革,打造浦江“下访接访”信访工作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和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质效,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树立示范性“浦江样板”。

  2020年,浦江“下访接访”信访工作,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去年,这项试点通过终审验收。从“盆景”到“全景”,早已走向全国的“浦江经验”,进一步提升为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浦江标准”。

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主动下基层,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共享联盟·浦江 冯阳康 摄

  俞佩芬告诉记者,20年来,历届浦江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访时的殷切嘱托和谆谆教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迭代升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实现了信访形势之变、社会发展之变、干部作风之变。作为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下访接访的第一站,浦江将继续勇担首站使命、勇扛首站职责,不断传承好、发扬好这一宝贵财富,以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

  以信访工作之为守护一方之安,以信访工作之进助力一方之治。当前,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浦江经验”跨越20年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依然熠熠生辉,也更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继续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