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荣校长在本科教学评估会上的报告全文(含视频)

26.05.2017  19:10

      尊敬的各位专家,欢迎大家来参加我校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我现在就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改革重点以及初步成效,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大家知道,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是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三个学校的电讯工程专业整体搬迁成都,并在苏联的援建下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0年就是全国重点大学,1961年成为7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97年成为“211工程”大学,2001年进入了“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现在,学校汇聚了一支2300多位专任教师队伍,包括了超过200位(不重复计算)“国字号”人才,其中有9位两院院士、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1位IEEE Fellow、121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含62位青年千人)、37位长江学者、5位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5位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这216位“国字号”人才占了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以上,我们“十三五”的目标是要达到12%。我知道,清华大学五年前“国字号”人才占到了其专任教师的15%。应该说,这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最重要的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电子信息是立校之本、军事电子是特色之路、基础创新是活力之源、理工结合是强校之基,不断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现在学校有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五年进行一次的学科评估,我们在上一次评估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第2、“光学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都是排名第7、“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2。应该说,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这些学科基本上都处在国内的前列。近两年,国内大学都开始关注的几个重要的国际排名中,电子科大的表现也不错,截止到2017年1月,我们有6个ESI前1%学科,其中“工程学”在去年7月进了1‰,现在已经逼近了世界100强。在去年的美国US NEWS全球学科排名里,我们的“工程学”排名第94位,“计算机科学”处在第54位。在英国的QS排名里,学校的“电子与电气工程”排在世界前200位。2016年8月,我们以学校整体水平第一次参加上海交大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就排在了世界3万所大学的前400名。应该说,学科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

  近十年来,学校围绕三个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做真科研、做一流科研,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200项/年。科技经费达到12亿元/年,人均科研经费算下来,专任教师是50万左右,有的学院是80万左右,实际上50万到80万的科研任务不是很重,是一个比较好的科研和教学并重型状态,是一条对教师发展最有利的路。如果人均超过80万甚至100万以上,科研的压力就太大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每年我们都以第一完成人获2-3项国家科技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获得了十年才颁发一次的国防“高新工程突出贡献奖”,是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中唯一获奖单位。最近,学校抓住“电子信息+”的机遇,大力促进电子信息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融合跨界发展,逐步从电子行业走向行业电子。我们在建设好国家级平台的同时,大力发展学校的交叉特色研究中心,目的是做跨界的研究和跨界的人才培养。应该说,科技是我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支撑。

  还是回到人才培养上来,建校60年来,学校“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专门人才,校友们为我国IT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的16万多名全日制以上的毕业生在三个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相对于学术精英和治国栋梁,成电校友在IT经济的主战场为国家贡献巨大。曾经有个初步统计,在国内IT领域的企业、研究所、生产厂家等单位中层以上的人员,有三分之一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华为现在有近万人是电子科大校友,其中中高层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在美国硅谷创业的人中,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的规模在前些年一直是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一,现在超过1200人。大家都知道,IT产业这些年快速发展,是我们国家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去年产值超过了17万亿人民币,对于改革开放39年来我国IT产业的发展,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有32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每年招收5000人以内,去年是4960人,当然这个招生规模还是太大了。

  我们现在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是对应的。学校的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是要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之路的,为此我们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就是“十三五”期间,要在继续保持电子信息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理工结合,在2020年建设成为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为此,我们制定了“三大行动计划”,第一个行动计划就是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主要是行业精英,学校过去几年全面改革了本科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本科质量保障体系,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一个是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为此,我们大力推动7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第一,人文通识教育,相对于文、史、哲,我们更加强调工科学生的经、管、法教育;第二,学生组织交往的领导能力,我们以听、说、读、写“新四会”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第三,学生的知识综合和技术集成的创新能力,我们重构了本科课程体系,针对本科生的三个去向,包括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英才,我们从大三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流。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从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转变到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第二个是从传统的培养了几十年工程师的摇篮到培养以总工程师素质为基础的精英人才;第四,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我们大力加强了学生的长短期出国(境)交流交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比赛;第五,在学生的继续深造率上,我们认为在现代大学里面,特别是好大学里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学生成才的指标,我们学生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指标在近几年都有大幅度的上升;第六,在师生互动方面,我们加强了小班教学,特别是请名师大家来校讲座,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社会名流来校和学生交流互动,我们要求学校的500多位教授每一到两周必须有一次跟本科生见面的时间,也就是国外大学常见的教授开放日;第七,学校和学院多模式培养,包括英才班、立人班、格拉斯哥班、菁英班、钧业班、经管复合班、信软的卓越工程师等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应该说,通过这样一些工作,我们有了一些初步成效:第一,招生分数持续提高,2016年高出一本线110分以上,同时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恢复中;第二,深造率逐年提升,今年的数据还没有最后统计完,在去年学校的整体深造率58%的基础上,今年全校深造率超过了60%,其中出国率超过了18%,去年学校的深造率在全国排13名,在整个西部西安交大第一,我们应该就是第二,在几个大的学院中,微固学院深造率为72%,电工学院为70%,通信学院为62%,都超过了全校平均数,特别是我们今年首届格拉斯哥学院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率达到81.8%,其中出国率为66.9%。据我了解,北大清华也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继续深造率;第三,学生出国出境、长短期的交流,2016年本科生出境将近3000人,然后通过暑期学堂请进来,完全是由洋人教授来校给本科生上课的有1000人,两者加起来有4000人,但我们一年招5000人,还有1000人没有参加,这是我们的遗憾,我们还要努力做到本科生全覆盖;第四,学生参加国内外科创竞赛,近年来获得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冠军、全国互联网+大赛的金牌,在亚洲文明青年论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各大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尤其是机器人大赛、大专辩论赛是电子科大的传统优势项目。

  我们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未来要改革努力的方向,总结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控制本科生规模,我们现在一年是招5000人,招生数量仍然太多,我们计划是到2020年要减到4500人以内,本科生师比要从现在的8.8首先要降到8以内,因为国内好的学校是6:1以内,国外好的大学是在3:1以内。这个降不下来,我们一流人才培养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更别说小班上课了,所以要改变我们的学院、部门、老师仍然强调多招生、重数量的问题。第二,要继续提高深造率,尤其是海外深造率。我们现在是18%,虽然在西部还不错,估计是第一,但是跟全国一流大学,特别是北京上海的大学比仍然有差距,如同济大学去年是24%出国率,北航也是25%左右。我们计划到2020年应届生中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尽管就业率很重要,但是就业率不是我们一流大学追求的目标,我们主要还是要打开学生的视野,确立学生的人生标准和学术标准。第三,是增强学生的领导能力,我们几十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精英人才和杰出人才相对还是偏少,解决这个问题上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要通过强化“新四会”来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另一个是按照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避免以前过分强调按细分的专业来培养、按专业技能来培养,以及对本科生过分强调专业特色的问题。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过各位专家的工作在学校能进一步强化几点共识并形成氛围:第一,每个人心中都要有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因为大学不是因为有教师、有研究生、有科研项目而开办的,是因为有本科生而办的。中科院的人才队伍更多、工业部门院所的科研实力更强,他们都不叫大学而叫研究所。本科生是学校中最弱势的群体,十七八岁来到学校,往往组织又比较松散,怯生生地到了一个新地方来求学,但他们又是最有希望、最不可限量、最不可预测的未来栋梁,所以要善待他们,要善待他们中的每一位!他们只要进了电子科技大学,就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只有志趣和目标的不同。第二,学校领导、机关干部要定期去听本科生课,一年上下学期要去个两三次,不是说去听课是监督老师,更不是监督学生、检查缺课率什么的,甚至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都不重要,而是要去增进跟学生的感情,原则上讲,只要你一走进教室、紧挨着同学们坐下来,只要你看到同学们一张张青春逼人的脸,如果你就有一种见到自己家孩子的感觉,那就说明你还适合在大学里工作,否则你就应该在公司、企业、研究院所或政府机关里去工作。第三,教师要舍得在本科生上花精力,学校要舍得在本科生上花财力,学院要舍得在本科生上花人力!本科生培养代表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集体智慧,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术层次的,所以“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尽快回归到一流的本科生培养这样一个共识上面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