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兴川方略在实践中完善深化 改革已是四川常态

22.01.2016  16:27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又一个五年转瞬而去,起承转合的历史节点,抚今追昔,身后闪亮的足印,深深刻写在四川的史册中。
  这是治蜀兴川顶层设计更加明晰、发展目标不断刷新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两个跨越”目标,到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确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从纵向到横向,从内涵到外延,四川发展目标一次次被拓宽、丰富和加重。
  这是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的五年。带着汶川特大地震尚未痊愈的创伤,又接连遭遇多次自然灾害,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全省上下始终咬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经济规模接连跨越两个万亿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的五年。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两年来,280多项改革方案陆续出台,未来几年还将从14个方面推出256项改革举措,全方位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为全省增添全新发展动力。
  这是民生持续改善、发展短板不断补齐的五年。从十项民生工程到19件民生实事,再到20件民生大事,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民生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既积极回应保障“热点民生”,不断夯实筑牢“基本民生”,又特别突出“底线民生”,着力补齐全面小康最短板,5年间,近1000万人实现脱贫。
  这是依法治省深入推进、发展事业加快步入法治化轨道的五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速形成,法治四川风正扬帆。
  这是不断刷新吏治、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廓清“三个不可低估”的阴霾,四川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实践证明,省委在过去五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思路理念、作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形成了一整套治蜀兴川总体思路,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和统一行动,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打下具有关键意义的坚实基础。
  一
  四川该如何重建芦山地震灾区?四川该如何“重建”经济发展方式?四川该如何“重建”政治生态?四川又该如何“重建”豪迈前行的信心?省委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带领四川人民砥砺前行,从理论和实践上一一作答
  2016年新年刚过,熊文高家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王东明。熊文高和乡亲们正兴高采烈地布置新居、张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王东明来到他家中,祝贺乔迁之喜。什么样的乔迁如此重要,以至于省委书记亲自前来道喜?答案是,这里是芦山。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
  刚刚奋力从汶川特大地震中站起身来的四川,再次遭受强烈地震袭击。
  对新一届四川省委而言,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验。
  关于四川未来的讨论持续升温。外界不少人持悲观态度,认为芦山地震不仅“不期而至”,更是“雪上加霜”。
  此言不虚!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严冬悄然而至,从泸州到宜宾,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产业渐渐陷入困境,川酒“六朵金花”的经营指标纷纷掉头向下。不只白酒产业,与全国一样,四川遭遇“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守住民生底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应对“三期”叠加之外,四川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还面临更为特殊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一段时间里,四川暴露出一批腐败大案要案。
  考验还不止于此。达赖集团掀起新一轮“西藏问题”热的图谋从未停歇,维护四川藏区和谐稳定进入一个新的复杂阶段;四川新一轮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依法治省任务依然艰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不是个例……
  复杂严峻局势前所未有,多重特殊困难的集中考验前所未有,多重艰巨任务的密集交织前所未有。
  四川该如何重建芦山地震灾区?四川该如何“重建”经济发展方式?四川该如何“重建”政治生态?四川又该如何“重建”豪迈前行的信心?
  每一问都是紧迫课题,既有表象上的暴风骤雨,又都涉及深层次制度之本。每一问又都是时代命题,与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的实践相关,也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相关,更与四川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相关。
  新一届省委以坚定的政治定力、高超的执政智慧,带领四川人民砥砺前行,从理论和实践上一一作答。
  善弈者谋势。面对道道难题,省委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对省情作出“六个基本判断”: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一切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
  ——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树立“后发也要高点起步,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理念”,主动转方式调结构、走转型发展之路。
  ——改革是解决制约四川发展突出问题的根本路径,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
  ——四川面临的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更重,必须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
  ——四川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班子队伍建设任务繁重。
  顺势而为,省委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抉择:
  确定战略目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奋力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完成战略布局——推动“四个全面”在四川落地生根。
  突出战略重点——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一年紧跟一年,一步紧跟一步。
  四川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着力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坚持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新时期治蜀兴川方略的顶层设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
  四川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明确了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实施依法治省《纲要》和《决定》,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把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决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新时期治蜀兴川方略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
  在方略的指引下,五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根本扭转。
  二
  如同正在起飞的飞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真正飞起来。与众多西部省份一样,四川也面临如何处理好“加速度”与“调结构”关系的难题。省委顺势而为,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一套发展速度的西部辩证法
  “连续三年的下跌势头止住了!”岁末年初,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预计,2015年五粮液销售额和利润有望双双实现正增长。
  一个地区和一家企业在速度的追求上应该是一致的,有学者这样打比方,如同正在起飞的飞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真正飞起来。
  四川就如同一架加足马力正在冲上云霄的飞机,但是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气候条件——经济新常态。与众多西部省份一样,四川也面临处理“加速度”与“调结构”关系的难题。省委顺势而为,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不动摇,创造性地提出一套发展速度的西部辩证法:
  既要转,也要赶。保持一定的速度是为转型留出空间,而加速转型是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这样的两难关隘,已经成为不得不闯的一道关口。像四川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唯有闯关成功,才能大踏步赶上全国步伐。
  四川闯关,靠的是马不停蹄的苦干。
  省委书记王东明率先垂范:2014年上半年先后召开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工作座谈会;去年四五月又接连召开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成都经济区8市座谈会、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7个市州工作座谈会……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研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正在成为四川推动发展的常态。
  四川闯关,靠的是立马亮剑的有为。
  有为,是政策上善打高密度组合拳。2014年6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增长十六条政策措施;2015年4月,四川再次打出被媒体称为“36计”的稳增长组合拳;2015年7月,又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10”组合拳。密度之高,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振奋。
  有为,是执行中拿出铁腕超常举措。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派出11个经济工作督查调研组分赴全省19个市州、深入108个县市区和633户企业,开展“稳增长”督查调研。事实上,每个季度都有这样的大督查,由省领导联系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带头苦干实干。
  四川闯关,靠的是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决心和智慧。
  有进,着力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
  也有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装上阵;通过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多次清理规范,四川成为全国设立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份之一。
  时间是对这套发展辩证法成效的最好检验。
  这几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快于全国水平。2013年比全国快2.3个百分点,2014年比全国快1.1个百分点,2015年比全国快1个百分点。在稳中有进的基调中,四川逆势上行,成为西部经济总量率先撞线3万亿元的省份。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判断转型是否在发生,关键看是否具有转型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这几年,四川发生了一系列后发赶超的标志性事件——
  基础设施后发赶超。以开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标志,四川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信息等骨干工程,特别是新增进出川大通道12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成型。
  协调发展后发赶超。以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为标志,成都经济总量过万亿元,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市州达到14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有望达到109个,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加速形成。
  动力切换后发赶超。以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标志,四川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劲头正足,仅2015年就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7户,398个高端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
  开放水平后发赶超。以国家级中韩科技园落户四川为标志,一批国别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央企合作园区签约落地。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次第举行;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9家,四川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
  辉煌过去,四川靠的是改革;追赶跨越,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数以百计的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几乎将四川版图全部覆盖,放眼望去,满目尽是“改革色”,改革已是今日四川之常态
  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通知,批复同意成都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是继去年9月我省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国家再次将重大改革试点布局在四川。过去三年多来,四川已经承接120多项国家级改革,数量居全国前列。
  空间上全域覆盖。摊开一张四川地图,数以百计的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几乎将全省版图全部覆盖,放眼当下四川,满目尽是“改革色”。
  内容上全面展开。改革范围涵盖简政放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科技体制、民生事业、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从单兵突进到整体推进。
  辉煌过去,四川靠的是改革;追赶跨越,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四川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正是“改革先行者”。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繁重的任务,立足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直面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四川始终以改革作答。无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多重任务挑战如何艰巨,四川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变,步伐不慢,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014年2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改革,确定256项改革事项,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此后,省委深改组和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项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280多个改革方案,平均每个月有超过11个改革方案获得通过。
  看简政放权“先手棋”,省级保留审批事项精简为280项,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看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以上核准的事项,也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看民生事业改革,在西部率先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全面建立。
  ……
  去年9月,四川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两个月后,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要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从试验区的“国家使命”到先行省的“四川定位”,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更高,决心更大。
  省委制定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未来五年将从14个方面推出256项改革举措。
  更长远的改革蓝图已经铺开。
  全面深化改革正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到去年11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的总数达到100万。这意味着,过去近两年时间中,四川每一分钟就有超过一个的新市场主体诞生。
  受益于投融资领域的改革,2015年前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近2.3万亿元,增长1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受益于农村领域改革,全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持续增长,截至去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7万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5.8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703家。
  受益于国企改革,去年全省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3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74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71亿元、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48.3%、11%、17%,超额完成“4个10%”的奋斗目标。
  同样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全省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7.4%回升至全年的7.9%,支撑四川经济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革,已是今日四川之常态。
  四
  省委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作出有效制度安排,不断织牢加密民生保障网,特别突出“底线民生”,向贫困宣战,补齐全面小康最短板
  岁寒更知春意浓。
  2015年11月,四川下发通知,要求将保障全省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对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回首“十二五”,尽管面临芦山强烈地震等“遭遇战”,尽管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的“换挡调速”,省委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越要集中力量惠民生、补短板!
  过去5年,四川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作出有效制度安排,不断织牢加密民生保障网——2013年,四川在“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民生难题。2014年,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着力攻克民生短板。2015年,19件民生实事变20件民生大事,从“”到“”,向急迫问题再倾斜,向困难人群再倾斜。
  于是,李顺风,宜宾县王场乡大塘村农民工,因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在城市落地生根的感觉更真实;王壁珍,资阳雁江区雁南社区低保户,2015年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75元;聂雪成,仁寿县新店乡农民,用了半辈子古井浊水,靠着安全饮水工程,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黑龙滩的汩汩清泉……
  过去5年,四川既积极回应并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热点民生”,又不断夯实筑牢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基本民生”,特别是突出“底线民生”,着力补齐全面小康最短板。2011年,四川贫困老乡还多达1356万,88个县头顶穷县帽子,为全国扶贫任务最繁重省份之一。带着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的特殊省情,四川启程“十二五”。2012年底减贫至750万,但仍逼近全川人口的1/10,而且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重任仍在肩,壮士不卸甲。省委向贫困宣战,庄严承诺: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2013年,四川首次把扶贫开发列入全省八项重点任务,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集中开展五大扶贫工程;2014年剑指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等6项改革,全面打开扶贫机制束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主攻方向,“六个精准”成为核心要求。顶层设计更是从“漫灌”向“滴灌”全面转变,精确对准最贫困村,扶持最困难户,办好最急需办的事。
  2015年,四川脱贫奔康进入攻城拔寨冲刺期,攻坚节奏加速——4月,38位省级领导、50位厅级领导开展扶贫督查大调研。7月,省委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吹响全力精准扶贫冲锋号,要求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随后,40位省级领导、48个省直部门单位分别牵头联系指导1个贫困县1个贫困村。12月起,40位省级领导和48位厅级领导再赴88个贫困县专项督查。12月1日,20个市州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下“军令状”。同时,四川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亲任组长,党政主要领导组长制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体系从省到乡层层构建。
  超强力度凝心聚力,端出整桌“硬菜”精准攻坚。省委以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决定》为行动指南,以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为总蓝图、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为法制保障,以10个专项方案为操作手册,强势打出“3+10”组合拳,共同构成新阶段脱贫攻坚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
  攻城拔寨,不能仅靠政府“单兵作战”,四川进行超常整合,“全民皆兵”决战决胜全面小康。11501个贫困村都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下沉帮扶;249个单位投身88个贫困县定点扶贫;扶贫日四川活动两年募得善款物资近9亿元,社会扶贫爱心空前迸发……全川之力正握掌成拳,向贫困全面宣战。
  叙永县兴隆乡患白内障的贫困户魏继生因一台免费手术,从家庭负担变为增收动力。越西县大瑞乡林沟村贫困学生马海阿依莫因为彝区“9+3”计划,得以免费坐进内地课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贫困人口从750万减至380万,5年交出了减贫1000万的成绩单!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军令状已立下,决胜全面小康冲锋号已吹响,在48万平方公里的川山蜀水间,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致富奔康新局面正在形成。
  五
  没有法治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也难以顺利推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省的宏伟蓝图在巴蜀大地纵深推进,为“两个跨越”筑起坚实的法治保障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楹柱上的这句话,恰好紧扣一段时间的四川社会时弊。
  “失之于宽”尤为突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四川一系列大案要案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走向腐化堕落深渊,没有一个不是从无视以致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的;社会转型期产生了大量矛盾纠纷,但有的群众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一闹全解决”,严重破坏了法治秩序;四川藏区宗教干预行政、司法事务现象时有发生,个别民众法制意识淡薄……
  没有法治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也难以顺利推进。实现四川长治久安,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
  “要想做好治蜀兴川这份大业,就要务好法治这个根本。”省委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牵头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全省上下汇聚起这样的共识:深入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社会复杂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2014年1月9日,四川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从上至下对依法治省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会前,一份依法治省“规划图”——《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颁布实施。《纲要》系统提出依法治省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进程,对2014年到2020年法治四川建设做出总体规划,四川依法治省工作方向更明确路径更清晰。2014年11月20日,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省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充分体现省委对中央精神的全面贯彻和对四川实际的深刻把握。四川依法治省迈上新征程。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几年来,一个“”字在最薄弱环节彰显威力。“”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刮骨疗毒”。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既挂帅又出征。在选人用人的天平上,不断加重法治“砝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决不让那些无视党纪国法的人有市场。“”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思想革命”。
  法治的根基在全民守法。四川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编印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读物1400余种、640余万册,设立法治辅导站7000多个,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学法教育约648万场次。“”是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构建现代治理良序的必由之路。
  四川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以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构建网格四级联动,法治、德治、自治衔接配套的现代治理结构,以诉非衔接为重点打造“大调解”工作升级版,以深化治安防控“六张网”建设为基础推进平安建设。“”是维护藏区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
  省委始终把依法治藏作为根本之举,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扎实推进法律进寺庙、进牧区、进机关、进学校等,全力推进依法治寺,民族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让群众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和谐稳定。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省在巴蜀大地纵深推进,为“两个跨越”筑起坚实的法治保障。
  六
  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川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蜀中大地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
  省委作出“三个不可低估”的判断: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长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长蔓延,封建腐朽思想文化对四川干部队伍的侵蚀不可低估;一定时期腐败案件多发频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的严重性不可低估。
  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搬开影响四川长远发展的“绊脚石”,必须打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打落实责任之战。2014年11月,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八个务必从严”的规定;去年初召开的省纪委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首次用“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十六个字阐述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内涵。随后,省委制定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直指各级领导班子队伍中的深层次问题。省委主要领导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重要环节、重要案件亲力亲为。其他省委常委和党员省级领导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负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在省委的领导和示范带动下,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形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整体合力。
  打整顿作风之战。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开展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等“七个专项治理”,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9+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震慑、以儆效尤,推进正风肃纪常态化。十八大以来,全省立案查办涉及“四风”案件4000余件,处分4000多人。
  打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之战。鲜明“六个重视选用”导向,坚持“六个坚决不能用”原则,落实“六个坚决调整”要求,着力选优干部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严肃查处和纠正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等选人用人方面的突出问题。
  打反腐倡廉之战。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十八大以来,查办市厅级干部60人、县处级干部748人。在省委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格局加快形成。
  打制度建设之战。不断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数十个制度,着力抓常抓细、立根固本。针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10个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制定出台“五个规定、五个意见”,扎紧制度笼子。
  人间正道是沧桑。四川政治生态正浴火重生。
  “四风”和腐败问题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跑官要官、团团伙伙、抱大树攀高枝等“潜规则”得到有效治理;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党内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日益清爽……经过正风反腐的不懈努力,蜀中大地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今日之四川,是自然生态山清水秀的四川,也是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四川。
  好风凭借力,风正好扬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凝聚的正能量,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
  经历了官场“地震”的雅安,在灾后重建和重塑政治生态的双重考验中,迎来外来投资者的认可。项目入驻芦天宝飞地工业园区,从立项到审批不超过3个工作日。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乐武华感动有加:“干部的工作作风真是难得,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甚至比我们还要急。
  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11.2%;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指数四年实现“八连升”。
  一降一升得到群众的认可: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决胜2020年,攻坚克难,你追我赶,党员干部豁得出去,广群众冲得上去,中国梦四川篇章正在巴蜀地徐徐展开!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习近平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京闭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7日下午在北京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十六次主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