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山头”“圈子”

02.03.2015  18:06

  漫画:罗琪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表示,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描述,也是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经验概括。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

    近来,官场中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附庸思维——不论实际情况如何,总想着去跟对人,甚至认为这比工作成绩、个人表现都重要。当下,附庸思维已经跨出官场,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受访者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占8.3%,事业单位员工占21.5%,国有企业员工占20.8%,民营企业员工占32.4%,外企员工占7.9%。

    “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不仅是官场病,更是社会病

    对于“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80后公务员小张不但深有感触,而且深受其害。工作5年来,小张因为工作换过两个单位,都遇到过“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问题。有时,就算实际上根本没进入哪个“圈子”,也会因工作上的关系或者校友、老乡等关系,被别人当做某个“圈子”的成员。而“圈子”又与工作机会等实际利益密切挂钩。他坦言,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这方面的问题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

    在某科研机构工作的刘东(化名)也遇到过这类问题。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机构有3个不同的“圈子”。这几年来,不同“圈子”的人争来斗去,搞得单位内部乌烟瘴气。一旦某个“圈子”的人占据了优势,就会重用“自己人”,其他的人不管能力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压制。这种环境下,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被扭曲,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根本无心科研,为了自身考虑,也只能被动地加入“圈子”。

    在北京某酒店工作的赵兵(化名)认为,像他们这种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地方,“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问题也很严重。在他们酒店,从经理到主管、领班再到普通服务员,都在拉帮结派。“圈子”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地域和同乡关系。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种文化,大家会认为他不合群,经常会被分到脏活累活。

    小张、刘东、赵兵等人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时下,“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

    年轻人如何才能抵制“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

    公众如何看待“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调查中,39.7%的受访者认为是“理性选择,无可厚非”,45.8%的受访者认为是“畸形思维,贻害无穷”,14.5%的受访者没有明确表态。

    调查还显示,对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的观点,47.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远高于不认同的受访者比例(22.7%)。30.1%的受访者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迷茫,选择“不好说”。

    至于“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流行的原因,68.9%的受访者认为在于拉帮结派思想根深蒂固,55.2%的受访者归因于“官本位”的文化土壤,48.2%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个别干部喜欢搞人身依附,46.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许多人将进入“圈子”视为成功捷径,30.2%的受访者将板子打在从众心理上。

    附庸思维在社会蔓延将产生什么危害?受访者首选“潜规则盛行”(67.4%),接下来是“系统内部帮派林立”与“很难就事论事”(54.6%)。其他还有:“组织内部分化”(53.8%)、“滋生腐败问题”(48.3%)、“扭曲评价标准”(38.6%)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艾君看来,所谓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并不是当前社会独有,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历史上的门阀、朋党等。只是在当前,这一文化顽疾又与新的社会现实相融合,带来了新问题。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表示,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描述,也是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经验概括。在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

    郭世佑说,从被提拔者的角度来看,凡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都希望遇到伯乐,被赏识和重用,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问题是,当有人主动提拔你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他在拉“山头”、搞“圈子”,更不了解他实际上有没有贪腐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会导致不但捷径没有走成,反而带来很大的风险。

    艾君认为,当前的反腐工作提出要打击“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非常及时。从这样的举动也能看出,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官员,更是对深层官场文化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反省身上有没有这种观念,如果有,就应该坚决改正。

    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如何才能抵制“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郭世佑忠告:年轻人应尽量凭真本事吃饭,提升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当诱惑很大时,要明确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现实中,如果发现领导不正派,就不要跟着他冒违法的风险。一旦有侥幸心理,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此外,为人处事要正直,还要有智慧。比如应该学会善意地提醒领导,做领导的诤友,而非一味迎合奉承,甚至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