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呈现新特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国际竞争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化,改变了国际竞争的内涵和具体形态,国际竞争呈现一些新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经济加快融合成为新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快,总体上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至今日,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已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成为各国抢占国际竞争先机的重要选择。美国发起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意在继续主导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倡导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加快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举措。
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新举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现状,各国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优化产业格局,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德国推出《高技术战略2020》,实施工业4.0战略。2009年,美国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之后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实施“再工业化”。日本重视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大开发3D打印等新技术的财政投入。我国也推出《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抢占互联网制高点成为新焦点。互联网已成为众多领域和产业发展变化的革命性因素,也成为各国必须抢占的竞争制高点。首先,互联网有助于资源高效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配置资源的实力和能力。互联网以信息为载体,能准确寻找有效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互联网为创新和降低成本提供条件。如果说过去的技术创新是点状创新,互联网则是一种网状创新,能够促使创新活动爆发式增长。同时,互联网能够极大降低经济社会成本。第三,互联网融入和改造传统产业。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力、煤矿、钢铁等传统产业通过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改造提升,工业发展方式和工业竞争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形成新的产业链、服务模式和业态。
重视国家治理成为新重点。一般来说,国家治理能力强、水平高,国家竞争力也较强。国家竞争力是否增强,是衡量国家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家经济社会问题凸显,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许多国家更加重视国家治理,化解社会矛盾,调整经济结构,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高科技人才竞争更加激烈。高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也是国家竞争力诸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各国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2012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给予外国出生并在美国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硕士以上学位的人绿卡,以吸引更多的世界英才。欧洲、日本等国家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今年3月,我国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就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等作出重要部署。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高科技人才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状态。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