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是国际母语日 你是否还会说家乡方言?

21.02.2014  23:0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赵雨欣)四川方言“长得莽戳戳的”、“撇脱”、“栽舅子”等,翻译成普通话是什么意思……近日,一则笑话被不同地区的网友表述出不同的感觉,但有多少人还会说纯正的方言?

        今(21)日,是国际母语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年轻人虽然还会说方言,但不少已经把家乡话说得南腔北调,串味儿了;更有很多父母不愿意教孩子说家乡话。这是什么原因呢?

        用方言讲述一个笑话网友称“会说方言的不多了。

        近日,一则这样的笑话引来不少网友热议。一只老鼠喝多了,对猫说起普通话:“同志,我今天就站在这里,不要看你个子高,把我惹急了,我一样拿一块砖头砸在你头上!”;用成都话讲:“今天老子就站到这堂沟,你碰哈我告一哈。不要以为你长得莽戳戳的,毛了我直接捡块砖头焊你娃儿脑壳高头!”;用四川乐山话:“各老子,试一哈嘛,把老子惹毛了,看老子咋个收拾你,不要看你弄木大块,把老子惹火了,老子拿一块石头给你焊起来。不信就告!”再有四川遂宁:“老子今天就站到这个卡卡头,莫看你长得拽实,老子两哈就把你丢翻老”……

        不少网友认为,比起普通话来,方言显得更加生动、活泼,甚至带点喜剧,让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但有网友质疑,“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会说地道方言的?”有网友回答,“普通话最重要,是交流的工具,方言会不会都无所谓了。”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普通话与方言并不矛盾。方言具有乡土认同的价值,属于故乡的一部分,即使离开家乡,方言还是不能忘的。如果方言今后只能在表演中或历史书上看到听到、看到,是件很遗憾的事。

        家乡话说得南腔北调近半数80后不愿意教孩子说方言

        今日下午,记者在春熙路附近走访调查了50位市民,普片为80后男女,他们大多来自四川不同区县、外省或在外省念过大学,“如果用家乡的方言,在外省说起话来话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有时还要加上手势才行。”因此他们中的大多都决心“入乡随俗”,改掉乡音,“最起码要能和别人说话吧!”,同时,由于部分人离开家乡超过3年了,偶尔回家乡或和父母通话中,才会说说家乡话。“我们的家乡话已经说得南腔北调了,串味儿了,家乡话说得不纯正。

        同时,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近半数80后不愿意教孩子说方言。部分市民称,“特别不能接受,一个长得温柔可爱的女孩子,但一张嘴就是地方儿特浓的方言或者‘土话’,听着很粗俗。”也有市民补充说“现在小孩子金贵,以后都要出省、出国,方言可以不会讲,但普通话一定要好。而且从小就讲普通话的孩子,感觉特别有礼貌,”;部分市民并不赞同,“孩子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就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语言,会说方言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方言应该被传承和学习”。

        专家:方言与普通话之前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光伟教授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说家乡话;即使说了,也是“改良”过的家乡话,不像“土话”那么纯正。“别说年轻人,即使是老一辈的,有些都不会说纯正的成都话了。”同时他说:“多数人去外地上学、工作,他们会刻意改掉乡音,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加上国家提倡普通话也有些年头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家乡话也是必然趋势。

        “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像少数民族地区,如果不实施双语教学,少数民族的孩子会因语言不通而难融入到社会中的。”因此,胡光伟建议:“虽然有冲突,但大家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自己的家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