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余名成电学子参加2017年“暑期学校-国际学堂”
“电子科大的学生学习努力,作风踏实,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相信他们能在这些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也期待能与更多的成电师生开展合作。”做客电子科大今年的“暑期学校-国际学堂”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雷默(Markus B.Raschke)教授对成电学子求知若渴的态度和学校的优美环境赞叹不已。在电子科大期间,对纳米光学等领域颇有研究的雷默教授为选课的同学开设了“非线性光学和纳米光学”这门课程。
包括雷默教授在内,今年的“暑期学校-国际学堂”邀请到了22个国家的56位“洋教授”开设57门课程,授课外籍专家数量和课程数量在去年国际学堂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从7月10日开始的两个星期里,我校1400余名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了各学院相关课程,国际学堂的覆盖面较往年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的成电学子足不出校即可近距离体验国际化氛围。
通信学院2014级学生李锦选择了国际学堂机电分校的“虚拟现实技术原理”课程。在为期一周的课程里,李锦和同学们在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UTC)Indira Thouvenin教授的带领下开展课堂互动、准备小组报告,一起探寻虚拟现实(VR)领域的前沿技术。李锦说:“我觉得Indira老师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课堂上经常和我们互动,给我们播放了她所在团队拍摄的很多关于VR的视频,加上她的讲解,让我们对于虚拟现实领域有了更多了解。”
同时,为了契合学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务处在牵头筹备今年“暑期学校-国际学堂”的过程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比重,最终邀请部分外籍教授开设了“国际文化交流”“创业挑战:一周成为创新者”“国际贸易模型及其对全球市场营销决策的意义”“欧洲与多变的国际环境”“美国故事:美国的社会和文化”等课程。
“在你所知的范围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哪些差异?”在比利时鲁汶大学Polet Willem教授“国际文化交流”的课堂上,他耐心邀请每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这门课程由理论讲授和团队实践两个部分组成,理论层面,Willem教授结合众多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领域内知名学者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实践层面,他要求同学们组成代表不同国家的四支队伍,探寻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并为其他同学推荐、介绍这个国家,吸引大家前去旅游或者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Polet Willem希望学生在熟悉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而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学习如何处理文化冲突。
“之前,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是很难描述的,而Willem教授的讲解提供了系统化方案,也为我全方位了解其它文化提供了依据。”国外学者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这是国际学堂最为吸引信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魏铭辰的地方,“它不同于针对英语学习的外教课,通过英语来教授知识比外教课更有难度,对我们未来在专业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也更有意义。”
此外,电子科大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国际学堂上的师生近距离互动也为“洋教授”们本人及所在学校今后与成电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
在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开设课程的一切事宜都需教师自己安排,这让Thouvenin教授觉得有些辛苦。但电子科大不仅安排好了她的行程,还配了两位教师助教与一位学生助教,教授只需专心授课,而无需操心其他琐碎之事。“电子科大办事效率十分高。”Indira Thouvenin教授表示,“这几天也有学生问我能否去UTC实习或者留学,我觉得非常棒。但这还需要两个学校之间搭建起合作框架,争取通过这次国际学堂,为今后达成合作创造条件。”Polet Willem教授也有类似的感受,非常期待与成电师生深入开展交流,“成电的校园环境非常优美,科研氛围浓厚,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我们在众多高校中找到了电子科大这个优秀伙伴,实现强强联合、互通有无,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非常希望鲁汶大学能与电子科大达成更多持久、深入、有效的合作。”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学堂”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学校此前成功举办了2届国际学堂,取得了良好效果,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不仅为广大学子带来了前沿科技知识,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校教师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合作的常态机制,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将“暑期学校-国际学堂”办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