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成都斩获大奖

09.07.2019  09:37

7月2日,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代表、企业代表,经济、贸易领域专家汇聚一堂,为持续打造更优国际营商环境献计献策。在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榜单,成都在经济竞争力、有形资产实力、无形资产实力、城市品牌魅力等指标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武汉、大连等城市。

据悉,由《环球时报》联合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共同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活动,旨在解读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建设,在市场投资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科研创新环境、人才要素环境、法制保障环境等方面各城市的政策走向。

关键词 竞争力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

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法规、政策、效率、理念等要素新旧更迭、交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全面系统深化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不竭动力。成都把2019年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全面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出台了《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及10个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7大政策等配套文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如今,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已然成为成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成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合作分工的核心要素,有力促进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影响力提升。数据显示,在GaWC 2018世界城市榜单中,成都排名上升29位,位居世界城市第71位,跃升至Beta+级,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并被誉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城市”。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85家,2019年1—5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0.9%,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9%,“投资中国、看好成都”正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成都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非常有活力,成都在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化方面有很多具体措施,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中国企业,都能感受到在成都投资做生意越来越便捷。”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党委书记、主席团主席、联合国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执行主席王燕国如是评价。而在他看来,这场论坛为城市之间搭建了营商环境建设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展现出了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成绩。营商环境建设要包括政府环境、市场环境、经营环境等要素,也要包括城市的国际化能力、招商引资能力。“希望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进一步发挥好政务优势,在营商环境建设中走在最前列。

关键词 软实力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

深化营商环境建设

众所周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正如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所言,未来城市的竞争将是最佳营商环境的竞争,而且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他说,无论是对外商、小微企业,还是国企、央企,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就一定要实现所有企业在这座城市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成都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一直举措不断。据了解,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完善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和服务;建成运营中国—欧洲中心、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等机构;成都飞往世界各地的国际(地区)航线达118条,实现5大洲全覆盖;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数、中欧货运班列开行数位居全国前列,重箱率和去回程比例稳步提升。

在市场化方面,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开展寻找城市合伙人活动,聚合项目业主、民间资本、金融机构三方诉求,为更多愿意参与到成都市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的民间资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在法治化方面,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对市场主体实行包容、审慎、容缺的柔性监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执法格局,建立“互联网+监管”综合执法智慧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划出“十准八不准”,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设立知识产权法庭,7条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做法纳入全国改革创新经验推广。

此外,在便利化上,成都持续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以“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为目标,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环境,市本级96.8%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压至90个工作日。

关键词 带动力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集聚更多高质量要素

2018年,成都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1.4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4570.4亿元,人才新政累计吸引25.4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这一系列数据,正是成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成效的重要印证。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企业发展,我市同步构建了“交子之星”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平台,设立总规模1100亿元的“5+5+1”重点产业基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成都正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载体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坚持“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效能治理为重点,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打造16930公里的三级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以及1275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与此同时,为彰显蜀风雅韵、优雅时尚的城市文化,构建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逐步形成“绿满蓉城、花重锦官、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据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网络理政办副主任赵仕品介绍,营商环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没有明确的目标,深刻的认识,严格的要求达不到目的和成效。而正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出了一系列行动部署,各级各部门有力有序让行动部署落地落实,见成效。接下来,要进一步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对标世行和国家发改委先进城市指标体系,对市级部门和区(市)县下达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建立一个实时的监督、评估和反馈系统,力争在各项评估指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要加速集聚更多高质量要素、引入更多高层级项目、培育更多高能级企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发展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