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大家谈】国防学院: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学院

07.09.2018  11:21

编者按:

本科教育教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及支撑,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如何回归以“使命观—人才观—教学观”为理念的教育初心;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践行大学的社会使命与师者的育人职责,积极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都是值得所有西南科大教职员工深思的问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学院

国防学院院长:段涛

回望历史,初心不忘。2006年12月12日,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同志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同志,共同签署“十一五”委省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协议,并向学校授国防科技学院牌,协议要求建设好国防科技学院,努力建成西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2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国防科技学院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军队建设”的办学定位,牢固树立本科教育为立院之本的办学理念,开启了“二次创业,建设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新征程: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师资队伍结构显著改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呈现良好态势,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结硕果。

牢记使命,坚守“两个面向”的办学定位

学院创建之初,就将“办好本科教育”作为学院发展的基石,通过对人才培育市场、办学机制、产业发展等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要素分析及全过程育人模式策略的研讨,在院内形成了统一的人才培养思想理念:确定了“培养面向国防军工、经济建设的创新性复合型军民两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努力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吃得苦,留得住;爱奉献、勇担当”具有家国情怀的军民融合人才。

一体两翼”,不断完善国防特色学科体系

军民融合人才要面向军地、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来支撑。“十一五”末,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国防科技学院着力构建完善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建院之初,分散在不同学院的3个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5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是国防重点特色紧缺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同时,建成核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网络与测控技术、军事化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2个博士点学科支撑方向。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被国防科工局批准为“十三五”首批国防特色主干学科;建成了“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型含能材料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核环保联合实验室、中子科学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以核科学与技术为主体,兵器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为两翼“一体两翼”的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

专建结合,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根本保障。按照“引进、培养、送培”三并重的思路,推进学校“龙山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紧跟学科前沿,熟悉工程实践”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虽然我们目前还缺少享誉海内外的领军人才,但是学院汇集了以一批青年博士为主、平均年龄为36岁、朝气蓬勃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4人,副高以上职称25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61%、海(境外)外留学经历达到15%;继续选派10余名教师去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聘请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佳文院士为担任名誉院长,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边海等10余名兼职教授和产业教授。

筑梦新时代,推进军民协同育人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的战略构想,是新时代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遵循。

多年来,国防科技学院根据国防军队建设的战略需求,探索“政府、军工集团、部队、高科技企业、高校”,多主体全要素深度参与全过程育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方案,及时将国防科技前沿、技术研发、生产案例融入教学内容,编著出版《核技术应用》《含能材料实验》等国防特色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推出本科生的专业课放到核反应堆生产现场等品牌课;强化军工生产实践教学,在中物院、中核821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物院反应堆、中核821中物院反应堆、中核821厂、兵器504厂等生产车间承担了国防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近30%的实践教学量。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近年已举办或近期即将开办“辐射防护卓越工程师班”以及与兵器58所联合举办的“自动装药创新班”、“新型含能材料创新班”等。

正是由于这些措施形成了保障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20%的学生进入中核、中广核、兵器、电子等军工企业工作;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与考研率稳步提升。如2018届本科毕业生生240人,报考113人,报考率47%,其中60人成功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率25%。国防科技学院正成为西部核学科、兵器学科、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防科技学院2017年荣获绵阳市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团队奖;教学改革成果在《国防科技工业》等期刊上发表,引起广泛影响。

我们深知,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源于我们对委省共建、筹建国防科技学院之初的心灵守望;是源于我们对本科教育的坚守与敬畏;是源于我们对队伍与学科建设的执着;是源于我们对军民融合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展望未来,国防科技学院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乘四川全面创新改革之大势,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军民”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正德树人,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好共建协议,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学院!

(吴安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