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好“门栓” 川藏318国道线守护平安纪实
【人物小传】
王洛让,男,藏族,1975年7月出生,四川雅江人,1992年入警,三级警督,现任四川省康定市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站长,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交通民警” 、“四川省我最喜爱的交通民警”殊荣,荣立三等功2次,2015年被中宣部表彰为“首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风里去,雨里来,带着盒饭守高原。
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冰雪线上跑。这是高原交警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就坐落在群山连绵、白雪皑皑海拔4295米的西部奇路——318国道公路线上。一位年仅41岁的交警,无论冰天雪地零下30多度的酷寒,还是紫外线强烈的酷暑,他总是常年累月默默无闻坚守战斗在这条“生死线上”,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平安。他,就是四川省康定市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站长王洛让。
10年来,在王洛让值守的交通管辖路段,他带领全站同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竭尽全力排除大小车辆交通重大险情60多起,疏导交通拥堵车辆100多万台,救助因泥石流、飞石、塌方、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受伤人员达300余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受到上级的表扬。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工作成绩突出,王洛让先后被评为甘孜州公安局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交通民警, 四川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交警”, 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5年3月被中宣部评为“首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大雪压顶 堵车4里
——王洛让说:“车辆滞留山上疏导9小时。”
“做一个平凡的人,当好一名普通交警,多为318国道线照好路,守好安全的灯,我就满足了。”正是王洛让这一点点的知足感,铸就了折多山交警忠诚的魂。
2014年2月21日迎来康定那一场十年不遇的持续冰雪天气。折多山路段路严重结冰,车辆寸步难行,车流量拥堵达10余公里。
面对这不期而至的恶劣冰雪天气,王洛让和14名战友们闻雪而动,逆雪而上,抗冰保畅。连续半个月坚守在岗位,守护着这条生命线,成为了这场暴风雪中最温暖人心的身影,被过往司机、乘客和无数的网民点赞!
同年2月24日,王洛让在折多山二台子带队排堵时, 由于路面太滑,在七小时的排堵过程中,他先后摔倒了不下十余次,手脚不同程度受到扭伤,但他仍然坚持到道路畅通才撤离。由于长时间在冰雪一线奋战,他感冒发烧了好几天,口腔溃疡致使说话也困难,但他却坚持不下火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23日晚,位于折多山脚下的康定城区下起了大雨,气温很低接近0℃,“山上下雪了,是今年(农历新年)第一场雪。”
3月24日一早,四川媒体记者跟随当地民警一起准备上折多山,去王洛让所工作的警务站,得知山上下了一夜的雪,交通可能会受影响。上山的路比平常要走得慢一些,大雪覆盖了所有山头,道路两侧出现了积雪,驱车行驶快到折多山垭口时,堵住了,绵延2公里多的盘上公路上停满了车。一名戴着墨镜,皮肤黝黑的交警在冰雪道路上走来走去,指挥交通。“他就是王洛让!”民警指着该男子告诉记者。
“后面车都超车走,为啥还不放行。”一辆驾驶川B牌照轿车的司机开始抱怨。王洛让走到车旁说:“道路上结冰,没有上防滑链条的车辆容易打滑,暂时停靠等候,请理解。”
王洛让告诉记者,由于从康定到折多山垭口一直是上坡路,另一侧往新都桥则是下坡,双向两车道,弯道多,没有防滑链条的车开不上去,加上许多外地车辆不熟悉路况,容易熄火或打滑发生交通事故,于是对折多山两个方向的车辆进行了临时管制,让有具备通行能力的车辆先走,两边车辆交替放行。
过往司机挂链条时遇到困难,王洛让见状上前帮忙,双膝跪在冰冷的雪地上,熟练地操作着链条,几分钟便搞定了。他起身,拍了拍腿上的雪,踩着湿漉漉的冰渣,继续在道路上来回行走,一辆一辆指挥车辆通行。
“遇到下雪排堵,一天至少要走二三十公里的路。”从早上8点开始,两个方向堵了大约500多台车,下午5点,山上传来的消息,道路畅通了,而这一天不过是王洛让日常工作的一次缩影。
车辆管制 困难重重
——王洛让说:“高海拔勤助游客脱离险境。”
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唱出了心声:这里有座美丽的山,崎岖蜿蜒盘旋而至的公路,形同梯田般迷人,诱人的山里暗藏道路“杀手”,安全仰仗全靠交警多……
这座山就是风景秀丽,四海闻名,吸人眼球,海拔4298米的康定市折多山,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被称为“康巴第一关”。
常言道:好看不好吃。不去不知道,去了吓大跳。不安全的因素,足够让人把心脏病都吓出来。
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王洛让工作的岗位,天天与死神打交道,无数次的交手过招,阎王爷总是不收这样的“守望者”,说:“党和人民需要他,这条国道线的安全需要他。”
虽然,听起来像童话里的故事,但无数的镜头给他作证。特别是每年冬季下雪时,天不亮民警们在王洛让的带领下哼着歌谣:大王带我来巡路……上山巡查疏导交通,为过往的车辆挂链条,为群众排忧解难,送上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始终在履职尽责温暖整条交通线。
2013年9月,一场大雪,让整个折多山披上洁白的盛装,积雪最深处到了膝盖。大雪封山,道路无法通行,为保障市民安全。王洛让采取在山下进行管制,禁止车辆上山。但滞留的车辆中,烧柴油的货车全“瘫”了,车辆陷入雪中无法发动,王洛让联系到山下的修理厂,和工人们一起蹲在货车油箱处用“喷灯”给油箱加热,一辆一辆地烤。每餐靠雪拌干粮充饥,困了坐在警车里打个盹。在山上疏导交通,他和战友们连续工作了整整3天,没有下过三避避寒,暖暖手。只有看到双向滞留的400多台车辆顺利扬帆下山,这时,王洛让和民警们的心,像悬着的石头尘埃落地。
哪里有警情,他们就奔向哪里;哪里有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王洛让和他的警队民警,说得好,却做得更好。
2016年2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降临情歌故乡——康定,积雪达40厘米深,地上全是一片白,根本分不清哪是道路、坑洼、乱世,交通安全十分危急。
已感冒2天的王洛让,哪里顾得上自己的身子,穿上工作服,迅速带领民警带着铲雪的工具走出门外,一铲一铲地清理积雪,帮助群众车辆挂链条,指挥疏导交通。折多山冬季气温极其寒冷,昼夜温差极大,但肩上的责任比天大,稍有不策就会造成驾驶车辆车毁人亡,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论天寒地冻,困难在多,他没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不论起早贪黑,他丝毫没有怨言,连续坚持奋战了12天。直到除险任务结束,他才到医院看病,打上掉滴。
“一年12个月,折多山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山上都会下雪。”王洛让不仅要指挥交通,还承担了治安管理工作。如遇到有老乡乱收费或者是游客求助,24小时随叫随到。
2014年,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建成投入使用,王洛让带领民警常年驻扎警务站,在他们所管辖的路段,哪里有交通拥堵、有交通事故、有治安案件,哪里就有他们快速出警的身影。
去年国庆期间,他带领折多山警务站11名民警对折多山道路进行了有效管控,把警务站民警们备用的氧气袋拿出来,免费对在高海拔旅游途中缺氧的过往游客进行吸氧救助;夜间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对有困难的游客进行留宿;把自己手机号刻在路牌上,对过往途中坏了的汽车帮助联系汽车维修人员;免费跑路代购食品,夜间治安巡逻及设卡,在巡逻时给游客提供开水、方便面、面包等食物,共疏导了游客车辆12000余台次,帮助群众100余人,发放食物400余份。确保了国庆黄金周,人车安全无事故。
这些年来,虽然王洛让自己都记不清有过多少回抗冰保畅的艰苦战斗,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他从没忘记困难有多大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法则,带领交通民警们把工作做得一次比一次更好,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一年比一年更高。
环境虽苦 因爱而甜
——王洛让说:“喜欢这份职业割舍不下警服。”
折多山318国道线交通警务站管辖路段,自然气候恶劣,常年气温在零下1度至15度,一般常人无法忍受。寒冬季节里,有时拍张工作照因气温过低再加之雾大,照相机都启动自我保护程序,直接“罢工”不干活。吃水难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生活中的难题,夏天和春天时节里,还可以接山泉水饮用,可一旦到了冬天和秋天后,水就被冻住了,只好驾车到山下河谷中取水。
但王洛让带领的警务站就是在这种狭缝里生存的,同志们异口同声地对着高山峡谷喊出:“我们的工作岗位就在路上,请党和人民放心,条件再苦累不倒,道路再险吓不倒,困难在多难不倒,因为我们是‘铁人’交通警务站。”
每当节假日,内地游客蜂拥而入甘孜州,过往车辆是平常的十几倍,由于个别司机不遵守交规或受高原恶劣天气的影响,交通拥堵是常有的事情。“每当遇到大面积拥堵,警务站的交警就要上路巡逻,向心情急躁的游客做好解释工作,指挥交通,减少拥堵时间。”这是2017年1月,王洛让在暴风雪中,执行路上告知。
每次折多山上遇到交通问题,交警都需要从康定或者新都桥方向赶到折多山顶执行都很远,中间建立警务站,到两边都方便。
从2014年9月建站开始,到目前,王洛让仅仅休息了过10天,其余每一天都在工作。警务站海拔高,生活用水需要自己打水,每日去二台子两趟,一趟接四桶水,供站里使用。
“这儿条件虽苦,但我们警务站代表的是康定交警,我们的人生价值可以得以体现,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王洛让是这样认为,所以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并乐此不疲。
工作环境的艰苦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自2007年以来,不少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相继调离,“现在还剩8人,其他都离开了。”由于工作枯燥、环境艰苦让不少年轻人退缩了,警务站最开始有12人,后来一个个离开,到现在只剩8人,其中只有王洛让一名正式民警。就连站上的国旗都因风吹日晒换了好几面,年轻小伙子抗不住,但熟悉折多山情况的他,深知山上的工作需要他,他一如当初般地坚持留了下来,扎根于此。今年41岁的王洛让一坚持就是10多个年头了。
有人多次问他:老王啊!你到底图个啥?
“没别的,穿着这身制服,舍不得脱下。”王洛让从部队转业后便开始了交警生涯,随着年龄的增大,曾经也有机会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可是他都拒绝了,“喜欢这份职业,苦一点,累一点,坚持一下就过了。”
“看到他们,我们就看到了希望。从折多山这些交警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体会到了当你最无助的时候,他们贴心的帮助才是最无私、最温暖的。“这是去年国庆期间,成都游客张逊深夜自驾途中车辆发生故障,被折多山王洛让带领的警队所救助,发自真实内心给甘孜州公安局局长高展来信讲述的一段话。
其实,像这样的表扬信,甚至在“天涯”论坛里收获的网友无数的点赞,王洛让和他的战友们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热情为民排忧解难所换来的。王洛让他们驻守的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像一座灯塔,点亮了雪山、点亮了318国道线,成为过往群众最温暖的驿站。
坚守岗位 献身事业
——王洛让说:“变生死线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安全线。”
英雄无畏,初显本色。
1999年4月8日,在康定塔公镇追捕持枪歹徒战斗中,当时还只是一名辅警的王洛让就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右大腿被藏匿在草堆里的歹徒开枪击伤,后与闻声赶到的战友们一道将负隅顽抗的歹徒击毙。后来他到折多山工作后,“铁人交警”的称号就慢慢与他结缘。
有人对王洛让说:“当交警又苦又累又危险,吃风吃灰多受气。”王洛让的回答是:再苦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眼前的困难就不足挂齿。何况党的事业需要人,我们只有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服从是最好的选择,献身事业是最高的价值。王洛让的话听起来有点高大尚,但细细品来,却意味深长催人奋进。
关键时刻考验人,危难时刻显忠诚。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发生了6.3级地震。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是离震中塔公镇和康定机场最近的警务机构。王洛让深知做好折多山至震中路段“生命通道”的保畅工作是折多山警务站的首要任务。
震后5分钟,王洛让迅速召集民警,划定分管路段,投入到抗震救灾道路保畅工作中。当全国各地大量的救灾人员、物资、机械和车辆不断涌向灾区,王洛让和同事不分昼夜地站在各个路口进行疏导、分流,指挥引导运送救灾物资车辆有序前往指定地点。
面对前所未有的交通运输压力,王洛让镇定自若地指挥保畅。在全力保畅的同时,他还组织警力分批到受灾最严重的祖庆小学开展救援工作。在震后黄金救援期间,他们牢牢坚守抗灾前线,连续工作超过40小时,守护着一辆辆救护车和救援车辆安全进出,他和同事们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吃点面包和方便面充饥。
但地震发生后,王洛让远在在雅江老家的父母却哭成一团:身边没有亲人照顾,震感强烈感到害怕。
“接到父母的电话,王洛让的眼泪就像铁球一下从眼眶里滚落出来。他说,‘阿爸、阿妈,实在对不起,地震发生后,灾区救灾工作十分繁重,过往车辆太多,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没有来得及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也没有及时了解家里的受灾情况,让您和阿爸受苦了。中队和警务站警力有限,塔公是重灾区,实在是抽不开身回家看看,望二老理解,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再回家看望您们!’”
大灾大难面前,抢救生命是第一要务,但必须要有畅通的交通线路作保障,才能开启绿色生命的快车道。王洛让深知这时一位交通警察在岗在位的重要性。
儿子的言行让两位老人所感动并成为坚强的后盾,王洛让的工作干劲更加十足,带领民警们誓死保卫生命通道,直到抗震救灾任务结束。
高高的折多山,气候恶劣,有时竟七月飞雪。10年来在风雪中,处处可以看到王洛让坚守的身影,也换来游客对甘孜交警的由衷赞叹:有了王警官所带领的警务站,折多山318国道线平静安全了。
据统计,仅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王洛让和同事们共疏导了游客车辆13000余台次,帮助群众100余人,救助“高反”游客40余人,确保了国庆期间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交警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熊猫新闻特约通讯员 陈依文 记者 向显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