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启动“中国版淡马锡”试点

29.01.2014  13:06

国务院国资委今年将选取一至两家央企启动投资控股公司试点,多个地方也提出将设立1-2家国资运营公司和若干投资公司。“中国版淡马锡”版图逐渐显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组建或改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按国资委人士的解释,投资公司以投资、融资、建设项目为主,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运营公司通过划拨现有国企股权形成,不经营实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展股权运营,调整国资布局,改善国资收益。因投资运营公司的形态与新加坡国有资产的专职打理者淡马锡公司颇为相像,业界称之为“中国版淡马锡”。

  据悉,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基本思路是“少新设,多改造”,重点推进方向是基于现有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改造包括直接改组、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央企层面,华润、国开投、保利等有望入围控股投资公司试点,国资运营公司短期内不会设立新试点,未来主要靠新建,其股权将主要来自40家整体上市的央企。

  从现在到2020年的七年间,国资委将逐渐向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方向努力,一至两年内重在设置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三至四年将有序推开,逐步打破以管企业为主的监管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惯性。国资委将向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及二级公司逐步移交权力,核心在于把经营权交给二级公司,把对二级公司的考核权和分配权交给投资运营公司。

  不过中国特色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将不同于淡马锡,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两国国资体量悬殊。国资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国版淡马锡”的总体思路是在央企层面或建立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数量在几家至十几家之间,分别侧重产业发展、资本投资、股权运作。前两类即国资投资公司,第三类即国资运营公司。

  国资委内部对于投资运营公司的设想基本达成共识,将按照与产业的关联度设立,从第一类到第三类“产业色彩渐淡”:第一类有一个清晰主业,通常为自然垄断性、保障性产业,如中国石油;第二类涵盖多个主业,强调投资效益最大化,如涉足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医药、金融七大板块的华润;第三类无主业,重在资本运作,如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央企对于成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兴趣十足,尤其是竞争类央企,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跃跃欲试。

  兼任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掌门”的宋志平认为,设立国资投资公司的路径并不复杂,包括中国建材、中国医药在内,113户央企里有一半左右是产业控股集团,现在把这些公司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转化成资本运营公司或产业投资公司就可以了,对子公司管理股权。

  据了解,国资委正在研究符合何种条件的央企才能改组为投资控股公司,并会在行业、管理、规模等方面设定条件。改造的方式也有多种,可能将一家央企直接改组,可能将若干板块的业务重组为一家,也可能将三四家央企改组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