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陆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这两天,一条关于“中国首次跻身世界创新前25强”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这标志“中等收入国家的创新能力首次达到了高度发达经济体水平”。
与中国创新能力水涨船高相一致的是,国务院批准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这两年迅速增长,已经达到17个。其中包括成都高新区——2015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国第8个、西部第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不是一种巧合。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功不可没。毋庸置疑,这些示范区在各地都是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
按照科技部的说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质就是高新区的升级版,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对其他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引领和示范。
显然,每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成都高新区更是如此。按照国务院对其的定位,它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增长极的‘三区一极’”,也就是要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这种定位,源自成都在国家大棋局中的战略地位。因为成都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城市、引擎城市,当然需要在创新驱动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之所以作为全国第8个、西部第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即在于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2015年8月,国家会批准四川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其中,成德绵为重点,成都是核心。
从下面的信息中更能看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地位。2015年11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在今年7月举行的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要举全省之力扎实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其中,成都市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为主要抓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作为一个突出的例证,成都高新区的发展,证明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大作用。2015年,成都高新区全口径生产值达到57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今年1月—6月,成都高新区新登记企业达15,122户,同比增长88%;新增注册资本844.4亿元,同比增长149.2%,均创历史新高,一跃成为打造国际化“双创”新高地的领跑者。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像成都高新区这样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它们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是否能够得到推广?如果它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并且得到推广,那么我国的创新能力还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更加深入地推进。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其成功经验在哪里?用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关键在于扭住了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牛鼻子’,采取‘四轮驱动’,率先实现了发展动力转换。”
成都的经验,在于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了科技型企业创新和创造活力。今年上半年,引进培育了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200余家,培育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科技创业企业21家,新增科技型创业企业1510家。一批传统优势领域持续高速发展,新兴领域技术产品研发及服务不断兴起。
成都的经验,在于强化政府服务,加速“孵化器”载体建设,优化了金融环境。比如创造了“科技创新券”这样的投融资服务形式,更有力度地支持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
成都的经验,在于扩大国际合作空间,利用各种机会,为中外高科技园区、企业之间碰撞、对接创造条件。比如,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结为“姊妹园区”,索菲亚中国创新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成都欧盟创新中心拥有2000多平米孵化办公场地,成功引进欧洲50余家机构企业入驻。最新的例证是,这两天正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四届软洽会,以及合并举办的2016数字世界博览会高峰论坛、第七届CSTQB国际软件测试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外软件企业、科研院校、行业组织的业界领袖、专家学者、投资人、企业家和创业者将共聚蓉城,通过思想碰撞、创意交流、观点交锋寻求软件产业良性发展之路,推进成都加快建设世界级软件名城步伐。
成都的经验,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目前正在深入实施双创大引领、产业大智造、人才大汇聚、开放大融合、产城大提升、体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动计划”。特别是出台“黄金40条”——《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重点激励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化权“四权改革”,重点打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企业权益化和权益流通化“两大通道”,以激发创新创业内生源动力。
不难发现,这样的经验,具有成都特色,但同时更有普适性。它同时是更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具有的经验,也是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外的地区,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说到底,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是我国创新创业实践所需要的经验。
如果这些创新创业的经验得到复制和推广,相信我国的创新能力还将水涨船高,并最终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实力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