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重点县将不再考核GDP

04.12.2013  11:17

昨天,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正式公布。规划指出,将来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不考核GDP。规划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扶贫重点县将不考核GDP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及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在昨天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规划进行解读。

  “将来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不考核GDP。”杜鹰介绍,在两年前,像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省里已经明确规定不考核GDP。

  杜鹰表示,考不考核GDP,将来可能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类似禁止开发区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应该再考核GDP,这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而不要不顾条件盲目地招商引资,或者过度开发本地的资源。

  “现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度开发资源、超强度地开发资源,叫油水快流,我以为这是一种不太正确的政绩观的反映。”杜鹰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根本上讲,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国家的财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要进一步理顺,三中全会提出了这方面的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还有环境税。资源税改革已经开始在石油和天然气上实施了,这样资源所在地得到的利益就增加了,地方就有这个财力解决应该负责的当地民生问题了。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这么几个机制,一个是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一个是资源开发利益的分享机制,还有一个是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这三大机制建立了,我想单纯追求GDP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杜鹰表示。

  2020年前完成资源枯竭城市棚户区改造

  杜鹰介绍,规划提出了四个明显提高的奋斗目标。第一个明显提高就是要求资源型城市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水平要有个明显的提高。比如提出资源产出率到2020年比2012年时要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二个明显提高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要求资源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第三个明显提高是环境质量要明显提高。要求到2020年,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率要从目前的28%提高到目标期的45%,要提高17个百分点。

  第四个明显提高是城乡居民收入要明显提高,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资源型城市遗留的最大的“居者有其屋”的问题,就是棚户区改造,对于资源枯竭城市,已经改造了9000万平方米,还有7000多万平方米,到2020年要提前全部改造完。

  建立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

  杜鹰介绍,建立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也包括生态补偿机制。“这些年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进步很大,在很多领域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基本原则是这样几句话: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按照这样一个原则,要建立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杜鹰表示。

  杜鹰还表示,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利益分享机制目前而言核心是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问题。目前已经率先在石油和天然气上实行了从量计征改从价计征和提高税率的资源税改革,将来还要向煤炭等其他矿产资源进一步延伸。

  相关

  新闻

  “十面霾伏”倒逼 不能再“以GDP论英雄

  北方空气刚刚清朗,南方又开始遭遇今年最重一波空气污染,上海等长三角地区,AQI指数更超过300,达到六级重污染。

  实际上,一个多月来,从东北到华北,从华中到华东,均遭遇了雾霾污染的侵扰。一面是继续发展的刚性需求,一面是环境资源的硬性制约,“十面霾伏”下的困境,正反映着我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艰巨性和迫切性。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雾霾看起来是空气问题,但是折射的是发展问题。上海市环保局污防处副处长周军深有感触,“雾霾污染的来源极其复杂,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生活都密切相关,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运行下去,雾霾增量在所难免。

  “体制改革是重点,”周军认为,“要彻底解决雾霾污染的困扰,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产业结构要调整,而且产业布局也要重新科学规划。

  通过生态倒逼发展方式改变已经势在必行。三中全会决议显示,以后企业投资项目时,“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一样,将具有一票否决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此举是对生态安全底线的彰显,以前一些企业虽然环保上不达标,但要么因为经济效益大,或者由于改造成本高,也只是罚款了之,这就是拿底线在做交易。

  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将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一起,将成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挥棒,不让经济发展中夹杂损害环境的GDP。

  在考核上,也提出了约束性指标。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这将对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彻底改变一味“以GDP论英雄”的局面。

  除了政府的有形之手之外,三中全会决议也明确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表明,市场“无形之手”也将在雾霾治理乃至整个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

  文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制图/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