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将减少审批权 转向监管

07.03.2014  12:31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的“三定”方案已经批准,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一是减少了审批权,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宏观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目前国家发改委的管理职能正实现三大转变,其中包括从审批转向监管。

 

  业界对于国家发改委职能调整的预测被证实。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透露,国家发改委的“三定”方案已经批准,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一是减少了审批权,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宏观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目前国家发改委的管理职能正实现三大转变,其中包括从审批转向监管。

  “我们要求‘三定’执行过程中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管理作风。通过这一年,在管理理念上进一步强化了大局、服务和法治意识,在管理职能上有效地推进了微观向宏观、审批向监管、项目安排向制度设计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更加便捷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在管理作风上更加突出了便民、高效和务实的要求。”徐绍史说。

  据了解,从去年深化投资和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4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要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项目减少了60%,并将31项量多、面广、单项金额少的投资补助贴息项目下放给地方政府。

  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三定”方案直到最近才获批与其本身职能有关,国家发改委集审批、规划、监管等一身,是我国权力最大的部门,其他部门只是负责某一领域的事情,而国家发改委基本什么都涉及,因此在“三定”方案的制定中肯定考虑的东西会更多。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国家发改委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行业竞争无序等问题,但是此前审批范围过度、项目过细、人员有限、精力有限,以及政府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反而容易造成寻租的现象。目前国家发改委审批项目、审批范围的减小,利于行政效率以及执政科学性提高。

  徐绍史还透露,未来将采取四项措施解决放和管的问题:一是规范审批、核准备案,公布权力清单,而且要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办理,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一种服务;二是与相关部门要建成纵横联动协管的机制;三是加强规范的约束力,很多重大项目不批了,但是规划还是要批的,加强规划对项目建设的约束力;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在线办理、相互联网,争取在网上审批、在网上监管。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在扈志亮看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核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这一宗旨后,国家发改委的核心职能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由之前的直接决定市场经济行为,转变为监管市场经济行为、宏观规划。合理合法的经济行为自然是有需求有市场,而不用国家发改委通过审批,除非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项目。“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从事前监管,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开始从审批者向监管者转变,从微观干预向宏观调控转变。” 新华社/图

  徐绍史回应提问

  ■经济数据波动:

  部分受节日影响 经济运行基本面没改变

  徐绍史表示,PMI从去年12月的51回落到今年1月的50.5,2月进一步回落到50.2。PPI 1月同比下降了1.6%,降幅还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日均发电量增幅也有小幅下降,铁路货运量也有下降。这些指标的回落跟春节假期有比较大的关系,发电量又和今年的冬天气温比较高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些指标和去年同期基数比较高有关系。“不管怎么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央预算内分配调整:

  集中1000亿支持基础、全局性项目

  徐绍史表示,国家发改委也对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分配方式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压减了一般竞争性专项50%、投资近40%,通过调整,集中了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用于加强“三农”,用于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用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阶梯气价:

  今年将适时出台

  徐绍史表示,今年将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化解价格改革和物价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完善阶梯电价,指导落实阶梯水价,适时出台阶梯气价政策。价格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一年价格比较平稳,国家发改委抓住去年价格比较平稳的这个机会,推出了不少价格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