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回应药品集采:对企业“长期是利好”

11.12.2018  02:50

      备受市场关注的“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对外公布了。

  据了解,此次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81%。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价效果明显。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25%以上,“专利悬崖”显现。

  一位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专家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药品招标平均降幅是52%。“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资料,在部分仿制药品的销售价格中,真正的生产成本大概只占销售价格的十七、十八分之一。通过集中采购,企业的销售费用、市场推广成本等省去了,因此此次药品集中采购的降幅合乎预期”。一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让利给 老百姓 。“虽然企业降价了,但是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提升了。当期非利空,长期是利好”。

  对此,一位中标的企业向记者表示,企业参与此事也是仔细测算过的,肯定有钱赚。

  在企业看来,如果此次集中采购能够实施,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此次药品集中采购对企业的业绩影响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关注。药品价格降幅超出投资者预期导致 生物医药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调整。数据显示,12月7日,A股39家 生物医药 公司跌幅超5%, 华东医药恩华药业 等8家公司股价跌停, 京新药业 等公司跌幅超8%。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再度下跌7.88%,石药集团下跌4.34%。

  12月8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对外表示,集中采购本身具有降低采购价格的效应。但中标不影响发展。药价虚高严重是我国医药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拟中选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后,挤掉的主要是销售费用等“水分”,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能赚钱的”。拟中选的企业都愿意自主降低价格以价换量。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药品集中采购将节约企业四大成本:大大降低药品进入医院的成本;降低了企业占款和融资成本;降低市场推广成本;以市场换价格,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药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此外,中标的企业大部分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企业,有些企业提前布局,以较低价格采购了大量原料,提前锁住了成本。“这些因素可以对冲药品降价的影响,给中选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上述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推动的带量采购模式,将药品生产企业从‘带金销售’的无序竞争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引导其将努力转移到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研发的正确轨道上来。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