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坛》系列知识讲座第三场圆满落幕

14.05.2014  11:02

5月9日晚七点,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郝志伦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周易》中的传统文化底蕴”的讲座,200余名爱好传统文化的老师和同学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中,郝志伦教授介绍了《周易》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和地位,  “《周易》堪称中国文化源头,是和谐、仁爱的表征”。郝教授分别从诚信、谦卑、仁义、忠孝四个方面讲解了《易经》中具体的文化意蕴。他说,诚信在《周易》人伦思想中占重要位置,仁义被认为是人道的核心,做人一定要了解孝悌文化,要懂得慎终追源。他还联系《周易》中的知识教给了同学们一系列为人处世的道理。最后,郝教授将陆宗达的这句“师古而不为所役,趋新而不判其规。”赠与大家,希望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学以致用,要懂得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来自制造学院的大四学生米延斌已连续聆听了三场国学讲坛,“通过这三场讲坛,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修正了以往我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与偏见。因此我有了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改善我个人的行为”,他说,“这类讲坛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学校在以后能开展更多类似的传统文化讲坛。” 

正在积极筹备第四场国学讲座的国学社理事会会长尹向明说:“《国学讲坛》系列讲座开展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理工科为主的学校里,这样的讲座为学校增加了不少人文气息。对于同学们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方向,提升个人修养与德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会让同学们不自觉喜欢上它。”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彰显国学精粹,西南科技大学自本学期以来,开展了《国学讲坛》系列知识讲座,每月都有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国学讲坛》系列知识讲座是由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校团委主办,文学与艺术学院承办,制造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国学社协办。截至目前,《国学讲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已开展了三场。

据了解,《国学讲坛》系列知识讲座在本学期共有四场,接下来的一场,也就是本学期最后一场将在6月7日晚举行,届时,文艺学院邓国均教授将带领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苏轼诗词名篇赏析》。(刘芳池  编辑)(文艺学院  供稿)